再別康橋歌詞徐志摩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以下是全詩和注釋,希望您能滿意: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注釋】此詩是徐志摩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後的作品,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戀戀不捨的牽掛和對往日朋友的真摯感懷。其中的康橋可是說是徐志摩的人生驛站之一。全詩情感豐富、意境美妙。流淌的輕音樂般的節奏使全詩充滿愉快節湊之感。淡淡的別離惆悵隨之起伏、旋轉、發展,迴環往復。通過巧妙巧妙地處理“物我”與“情景”關係,把飄逸的意象與寧靜的氣氛結合起來,表現了難得的人生境界和難得的人生情懷。有人說,《再別康橋》這首詩太過含蓄婉轉,音調韻律不大適合歌唱。其實不然,《再別康橋》音樂性極強。此詩三頓收尾,餘音裊裊,有不盡之意。至於節奏,它十分明快,輕盈的節奏使人讀來耳目一新。此外,此詩輕盈的節奏具有輕淡、飄逸的美感,體現了中國詩歌傳統中的“風”詩審美特徵和唯美傾向,給讀者帶來超凡絕塵的精神愉悅和藝術享受。關於這首詩中的“潭”,首本有的作“清泉”。試作比較:“兩潭水不深”,保持了詩意的連貫性。“水草”,應是青苔一類的水生植物。從文本意脈看,“潭”可能是鬱鬱蔥蔥的香蒲或荻葦。“潭”前又添了“榆蔭”,這便把夏秋時節寧靜的潭邊點綴得更加秀美。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條水草”這種意象的疊化修辭手法的運用也頗值得玩味。這種以物喻情、借景抒情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詩人對康橋難捨難分、依依惜別的心情。“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兩句詩意境更為優美,如小提琴奏出的名曲,如夢如幻,餘音繞樑,裊裊不絕,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詩的意境更美妙之處還在於它沒有直接寫離別的惆悵而是別出心裁地以“雲彩”“金柳”“青荇”“星輝”等自然景物收尾使整首詩的畫面相互連線,如流動的水,把整首詩的意境變得清澈而靈動起來。“輕輕的我走了”這句也很耐人尋味,似乎詩人輕輕來去都是自然現象甚至讓人覺得其來去都是隨意為之。“輕輕”二字可謂妙絕之筆!因為只有用“輕輕”才能充分表達出詩人面對康橋時所特有的靜謐和放鬆.使得詩意慢慢搖進而且搖進讀者的心裡才更能體會作者融情於景所刻劃出離別母校的感動心情!若是以吵吵鬧鬧、邁著沉重的步伐離去詩人那如畫的意境會頓時煙消雲散得所剩下的也許只能是一種苦澀、惆悵與憂傷!讀完此詩似乎讀者就同詩中的“我”一起隨著蝴蝶一同飛舞在那漫天金黃的落葉中似乎感受到了那緩緩飄落的葉片帶著“我”輕輕地走遠漸漸遠離了自己將母校深藏在心底而留戀和不捨的情感油然而生!這樣的詩歌才會流傳至今! 另外再補充一點《再別康橋》與聞一多的《死水》在風格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兩首詩都運用了重章疊唱和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