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诗歌首頁 诗词詩歌大全 诗词詩歌名句 诗词诗歌作者

游褒禪山記

宋代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譯文及注釋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褒禪山也稱為華山。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裡築室居住,死後又葬在那裡;因為這個緣故,後人就稱此山為褒禪山。如今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離那禪院東邊五里,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剝蝕、損壞近乎磨滅,只有從勉強能認得出的地方還可以辨識出“花山”的字樣。如今將“華”讀為“華實”的“華”,是(因字同而產生的)讀音上的錯誤。
  浮圖:梵(fàn)語(古印度語)音譯詞,也寫作“浮屠”或“佛圖”,本意是佛或佛教徒,這裡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詞活用作動詞,建舍定居。址:地基,基部,基址,這裡指山腳。而:連詞,並且。卒:最終。之:指褒禪山麓。以故:因為(這個)緣故,譯為“因此”。名:命名,動詞。禪:梵語譯音“禪那”的簡稱,意思是“靜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種境界。後來泛指有關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禪師、禪子、坐禪、禪房、禪宗、禪林、禪杖等。褒禪,慧褒禪師。慧空禪院:寺院名。廬冢(zhǒng):古時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師長,在他們死後的服喪期間,為守護墳墓而蓋的屋舍,也稱“廬墓”。這裡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蓋的屋舍。廬:屋舍。(一說指慧褒生前的屋舍。)冢:墳墓。禪院:佛寺。華山洞:南宋王象生《輿地紀勝》寫作“華陽洞”,看正文下出應寫作“華陽洞”。以:因為。乃:表示判斷,有“為”、“是”的意思。陽:山的南面。古代稱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山的背面、水的南面為“陰”。名:命名,動詞。仆道:“仆(於)道”的省略,倒在路旁。文:碑文,與下文“獨其為文(碑上殘存的文字)”的“文”不同。漫滅:指因風化剝落而模糊不清。獨:唯獨,只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這裡指的是碑上殘存的文字。猶:還,仍。今言“華”(huā)如“華(huá)實”之“華(huá)”者,蓋音謬也:漢字最初只有“華(huā)”字,沒有“花”字,後來有了“花”字,“華”“花”分家,“華”才讀為huá。(王安石認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華”的古音而寫的今字,仍應讀huā,而不應讀“華(huá奢侈、虛浮)實”的huá。按,這裡說的不是五嶽中的“華(huà)山”)。言:說。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因為”的意思。謬:錯誤。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由此向下的那個山洞平坦而空闊,有一股山泉從旁邊湧出,在這裡遊覽、題記的人很多,(這就)叫做“前洞”。經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個洞穴,一派幽深的樣子,進去便(感到)寒氣逼人,打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盡頭——這是人們所說的“後洞”。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走進去,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越奇妙。有個懈怠而想退出的夥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於是,只好都跟他退出來。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洞內更深的地方,大概來到的遊人就更少了。當決定從洞內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能夠繼續照明。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
  側出:從旁邊湧出,記游:指在洞壁上題詩文留念。上:名詞活用作動詞,向上走。窈(yǎo)然:深遠幽暗的樣子。問:探究,追究。深,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深度。則:副詞,用於判斷句表示肯定,相當於“就”。窮:窮盡。擁火:拿著火把。擁,持,拿。以:連詞,連線狀語與中心詞。見:動詞活用作名詞,見到的景象。怠:懈怠。且:副詞,將,將要。蓋:表猜測的發語詞,大概。尚:還。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而:表遞進的連詞,並且,而且。則:表假設的連詞,那么。至:動詞活用作名詞,到達的人。加:更,更加。方是時:正當這個時候。方:當,正在。是時:指決定從洞中退出的時候。以:相當於“而”,連詞,連線狀語與中心詞。明:形容詞或用作動詞,照明。既:已經,……以後。其:助詞。則:副詞,就,便,表示前後兩事緊密相承或時間相距很近。或:有人。咎(jiù):責怪。其:那,那些。其:第一人稱代詞,指自己。而:連詞,表結果,以致,以至於。不得:不能,極:盡,這裡有盡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夫:這,那,指示代詞。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對於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收穫。
  於是:對於這種情況,因此。焉:句末語氣詞。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譯。得:心得,收穫。以:因為。求思:探求、思索。而:連詞,表遞進,而且。無不在:無所不在,沒有不探索、思考的,指思考問題廣泛全面。夫:表議論的發語詞。夷:平坦。以:連詞,表並列,而且,並且。則:表假設的連詞,那么。而:可是。觀:景象,景觀。險遠,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而:因而。焉:兼詞,相當於“於此”。隨:跟隨(別人),“隨”字後面省略“之”。以:連詞,表結果,以致,以至於。至於:這裡是抵達、到達的意思,不同於現代漢語用在下文開頭,表示提出另一話題。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昏惑:迷亂。以:連詞,表目的。相(xiàng):幫助,輔助。以:相當於“而”,連詞,連線狀語與中心詞。焉:兼詞,相當於“於此”。這一句在“焉”後面省略了“而不至”。於人:在別人(看來)。為:是。其:加強反問語氣的副詞,難道。孰:誰。得:心得,收穫。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我對於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嘆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後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
  謬其傳:把那些(有關的)傳說弄錯。謬,使……謬誤,把……弄錯。莫能名:不能說出真相(一說真名)。何可勝道:怎么能說得完。勝,盡。所以:表示“……的原因”。慎取:謹慎取捨。以:以(之),因此。悲:嘆息。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同游的四個人是: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國,字平甫;王安上,字純甫。
  廬陵:今江西吉安。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今福建長樂。王回,字深父。父:通“甫”,下文的“平父”“純父”的“父”同。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國,字平父。王安上,字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王安石記。
  至和元年:公元年。至和:宋仁宗的年號。臨川:今江西臨川。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寫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後在謄寫時才把姓名寫出。根據書稿編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樣。

參考資料:

1、華東師範大學.高級中學課本 語文 二年級第一學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李之亮.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徐沖.唐宋八大家名篇賞析與譯註(王安石卷) :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4、陳振鵬.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5、程帆.古文觀止鑑賞辭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6、郭英德.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華書局,1999
7、楊振中.走進文言文:上海遠東出版社,2006
8、朱慶.現代文品讀·文言詩文點擊: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830篇詩文

其他詩文

和甫如京師微之置酒

宋代王安石

季子將北征,貂裘解亭皋。
使君擁鳴騶,出餞載酒醪。
作詩寵行色,坐客多賢豪。
信知大夫才,能賦在登高。
陟屺憂未已,強歌反哀號。
問言歸何時,逮此冬風饕。
川塗良阻修,箠轡慎所操。
黃屋初啟聖,萬靈歸一陶。
詢謀及疏賤,拔取皆時髦。
往矣果有合,可辭州縣勞。

寄王回深甫

宋代王安石

少年倏忽不再得,後日歡娛能幾何。
顧我面顏衰更早,憐君身世病還多。
窗間暗淡月含霧,船底飄颻風送波。
一寸古心俱未試,相思中夜起悲歌。

偶書

宋代王安石

穰侯老擅關中事,長恐諸侯客子來。
我亦暮年專一壑,每逢車馬便驚猜。

石竹花

宋代王安石

麝香眠後露檀勻,繡在羅衣色未真。
斜倚細叢如有恨,冷搖數朵欲無春。

新花

宋代王安石

老年少忻豫,況復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忍此流芳。
流芳柢須臾,我亦豈久長。
新花與故吾,已矣兩可忘。

光宅寺

宋代王安石

翛然光宅淮之陰,扶輿獨來止中林。
千秋鍾梵已變響,十畝桑竹空成陰。
昔人倨堂有妙理,高座翳繞天花深。
紅葵紫莧復滿眼,往事無跡難追尋。

題金陵驛

宋代王安石

重岡古道春風裡,草色花光似故人。
卻喜此身今漫浪,回家隨處得相親。

夜聞流水

宋代王安石

千丈崩奔落石碕,秋聲散入夜雲悲。
州橋月下聞流水,不忘鍾山獨宿時。

和吳沖卿鴉鳴樹石屏

宋代王安石

寒林昏鴉相與還,下有跂石蒼孱顏。
曾於古圖見彷佛,已怪刀筆非人間。
君家石屏誰為寫,古圖所傳無似者。
鴉飛歷亂止且鳴,林葉慘慘風煙生。
高齋日午坐中見,意以落日空上行。
君詩雄盛付君手,雲此非人乃天巧。
嗟哉渾沌死,乾坤至,造作萬物醜妍巨細各有理。
問此誰主何其精,恢奇譎詭多可喜。
人於其間乃復雕鑱刻畫出智力,欲與造代追相傾。
拙者婆燙尚欲奮,工者固已窮夸矜。
吾觀鬼神獨人意異,雖有至巧無所爭。
所以虢山間,埋沒此寶千萬歲,不為見者驚。
吾又以此知妙偉之入在百世後,造始乃與元氣並。
畫工粉墨非不好,歲久剝爛空留名。
能從太古到今日,獨此不朽由天成。
世人尚奇輕貨力,山珍海怪采掇今欲索。
此屏後出為君得,胡賈欲價著不識。
吾知金帛不足論,當與君詩兩相直。

金陵報恩大師西尚方丈二首

宋代王安石

蕭蕭出屋千竿玉,靄靄當窗一炷雲。
心力長年人事外,種花移石尚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