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诗歌首頁 诗词詩歌大全 诗词詩歌名句 诗词诗歌作者

桃花源記

魏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及注釋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沿著溪水划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兩岸幾百步之內,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便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6)武陵:郡名,現在湖南常德市一帶。為業:把……作為職業,以……為生。為:作為。緣:沿著,順著。行:前行,走。遠近:偏義複詞,僅指遠。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見。夾岸:溪流兩岸。雜:別的,其他的。芳草鮮美:芳香的青草鮮嫩美麗,芳:花;鮮美:鮮艷美麗。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繽紛:繁多的樣子。甚:很,非常。異之:即“以之為異”,對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形作動,以······為異,對······感到驚異,認為······是奇異的。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復:繼續。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詞類活用)欲:想要。窮:形容詞用做動詞,窮盡,走到······的盡頭。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裡隱隱約約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便捨棄了船,從洞口進去。最初,山洞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漁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人們,男女的穿著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怡然並自得其樂。
  林:代指桃花林。林盡水源:林盡於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盡:消失(詞類活用)便:於是,就。得:發現。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若:好像……似的。舍:捨棄,丟棄,文中指離開。初:起初,剛開始。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才:副詞,僅。復:又,再。行:行走。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然:形容開闊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平坦。曠:開闊;寬闊。屋舍:房屋。儼然:(古今異義)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形容齊整;形容莊嚴。之:這。屬:類。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雞犬相聞:(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種作:指世代耕種勞作的人。衣著:穿著打扮。悉:全,都。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黃髮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黃髮,古時認為老人頭髮由白轉黃是長壽的象徵,這指老人。垂髫,古時小孩不扎結頭髮,頭髮下垂,這裡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髮。並:都。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隔絕)
  (村裡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詳細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殺了雞做飯來款待他。村子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訊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裡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這裡的人)問如今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村裡的人告訴他:“(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外的人說啊。”
  乃大驚:竟然很驚訝。乃:竟然。大:很,非常。從來:從……地方來。具:全都。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要:通“邀”,邀請。(通假字)鹹:副詞,都,全。問訊:打聽訊息。云:說。先世:祖先。率:率領。妻子:(古今異義)古義:指妻子、兒女。“妻”“子”是兩個詞,不是現代漢語的“妻子”今義:男子的配偶。邑人:同縣的人。絕境:(古今異義)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明顯出路的困境;進退維谷的境地。 絕:絕處。復:再,又。焉:兼詞,相當於“於之”,“於此”,從這裡。遂:於是。間隔:隔斷,隔絕。今:現在。乃(乃不知有漢的乃):竟,竟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是兩個詞,不同於現在漢語的“無論”(古今異義)。為:給。具言:詳細地說。所聞: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聞:知道,聽說。嘆惋:感嘆,惋惜。余:其餘,剩餘。延至:邀請到。延,邀請。至:到。停:停留。辭:辭別。去:離開。語:告訴。不足:不值得。(古今異義)為:介詞,向、對。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他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說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既:已經。便扶向路:就順著舊的路(回去)。扶:沿著、順著。向:從前的、舊的。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標記。志:動詞,做標記。(詞類活用)及:到達。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詣太守:指拜見太守。詣,到。特指到尊長那裡去。如此:像這樣,指在桃花源的見聞。即:立即。遣:派遣。尋向所志: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尋,尋找。 向,先前。 志(名詞),標記。(所+動詞譯為名詞)遂:終於。復:再。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南陽有個名叫劉子驥的人,是位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這個訊息,高興地計畫著前往桃花源。但是沒有實現,他不久就病死了。後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高尚:品德高尚。士:隱士。也:表判斷。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畫,打算。(詞類活用)未:沒有。果:實現。未果:沒有實現。尋:不久。終:死亡。問津:問路,這裡是探訪,訪求的意思。津:本義渡口。

參考資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室 .九年義務教育標準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65-169 .
陶淵明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187篇詩文

其他詩文

擬輓歌辭 其二

魏晉陶淵明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荒草無人眠,極視正茫茫。
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擬輓歌辭 其一

魏晉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擬輓歌辭 其三

魏晉陶淵明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擬古九首

魏晉陶淵明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辭家夙嚴駕,當往至無終。
問君今何行?非商復非戎。
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
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
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樓,分明望四荒,
暮作歸雲宅,朝為飛鳥堂。
山河滿目中,平原獨茫茫。
古時功名士,慷慨爭此場。
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松柏為人伐,高墳互低昂。
頹基無遺主,遊魂在何方!
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無此比,常有好容顏。
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
青松夾路生,白雲宿檐端。
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
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願留就君住,從令至歲寒。

蒼蒼谷中樹,冬夏常如茲;
年年見霜雪,誰謂不知時。
厭聞世上語,結友到臨淄。
稷下多談士,指彼決吾疑。
裝束既有日,已與家人辭。
行行停出門,還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長,但畏人我欺。
萬一不合意,永為世笑嗤。
伊懷難具道,為君作此詩。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嘆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
誰言行游近?張掖至幽州。
飢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
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
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
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
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
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魏晉陶淵明

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飆矯雲翮。
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
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
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連雨獨飲

魏晉陶淵明

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
世間有松喬,於今定何間。
故老贈余酒,乃言飲得仙。
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
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雲鶴有奇翼,八表須臾還。
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

榮木 其四

魏晉陶淵明

先師遺訓,余豈雲墜!
四十無聞,斯不足畏。
脂我名車,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孰敢不至!

榮木 其三

魏晉陶淵明

嗟予小子,稟茲固陋。
徂年既流,業不增舊。
志彼不捨,安此日富。
我之懷矣,怛焉內疚。

榮木 其二

魏晉陶淵明

采采榮木,於茲托根。
繁華朝起,慨暮不存。
貞脆由人,禍福無門。
匪道曷依,匪善奚敦!

榮木

魏晉陶淵明

榮木,念將老也。日月推遷,已復九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采采榮木,結根於茲。
晨耀其華,夕已喪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時。
靜言孔念,中心悵而。
采采榮木,於茲托根。
繁華朝起,慨暮不存。
貞脆由人,禍福無門。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稟茲固陋。
徂年既流,業不增舊。
志彼不捨,安此日富。
我之懷矣,怛焉內疚!
先師遺訓,余豈之墜?
四十無聞,斯不足畏。
脂我名車,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孰敢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