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駱駝

駱駝的個人資料

駱駝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駱駝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MV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駱駝生日:

物種學史

野駱駝1000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洲,駱駝遠祖越過白令海峽到達亞洲和非洲,並演化出雙峰駝和人類馴養的單峰駝。單峰駱駝在數千年前已開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約於公元前2千年,單峰駱駝逐漸在撒哈拉沙漠地區居住,但是在前900年左右又再次消失於撒哈拉沙漠。它們大多是被人類捕獵的。後來埃及入侵波斯時,岡比西斯二世把已經被馴養的單峰駱駝傳入波斯地區。被馴養的單峰駱駝在北非被廣泛使用,而直到後來,羅馬帝國仍然使用駱駝隊帶著戰士到沙漠邊緣巡邏。可是波斯駱駝並不適合用來穿越撒哈拉沙漠。在第4世紀,更強壯和耐久力更強的雙峰駱駝首度傳入非洲。開始有愈來愈多的人使用它們,因為這種駱駝較適合作穿越大沙漠的長途旅行之用,且可以裝運更多更重的貨物。這時,跨撒哈拉貿易終於得以進行。化石北極並非生命的荒漠,加拿大的研究者就在北極發現了已滅絕的巨型駱駝的化石證據。他們利用在艾斯米爾島上發現的骨骼碎片中的膠原蛋白遺存鑑別出了350萬年前的駱駝化石,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北的駱駝。來自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學家Natalia Rybczynski利用三個夏天蒐集了這些化石碎片,碎片的一些特徵表明它們可能是某種哺乳動物的部分脛骨,而3D重建則能幫助對其進行組裝。然而Rybczynski仍然無法鑑定化石的種類,因此,在曼徹斯特大學的生物技術學家Mike Buckley的幫助下,他們利用一種被稱為“膠原蛋白指紋”(collagen fingerprintin技術對化石碎片進行了分析。研究者從骨骼碎片中找到了極少量的膠原蛋白,並利用肽作為標誌物建立起了膠原蛋白的大致輪廓,之後將其與37種現代哺乳動物和1種育空地區的化石駱駝進行對比後發現,它們與現代的單峰駱駝和育空地區大冰期的巨型駱駝最為相似。再加上對組裝後的脛骨進行解剖學分析後,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比現生駱駝要大30%的巨型駱駝。新發現將駱駝在北美的分布範圍向北擴展了1200公里。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上發現的駱駝骨頭碎片原來駱駝的眉骨特別高,是為了抵擋雪地反射強烈的陽光,研究還發現,古駱駝體型比現代駱駝大了30%;古代駱駝之所以能在極地存活,更是因為350萬年前,間冰期的北極地區氣溫高,比現今7月月均溫10度,還要高出14到22度, 直到2百50萬年前第四紀冰河期開始,全球溫度越來越低,北美洲的駱駝經過白令海峽,從阿拉斯加往西伯利亞遷移,開始散布到亞洲和非洲。原來駱駝全身上下這么多生存法寶,都是為了適應極端氣候,沙漠之舟的身世之謎,總算隨著極區化石出土,一一破解!


外形特徵

身高:成年駱駝一般到肩膀身高1.85米(6英尺),到駝峰身高可達2.15米(7英尺)。體長:以雙峰駱駝為例,體長可達3米。駱駝頭較小,頸粗而長,彎曲如鵝頸。軀體高大,體毛褐色。眼為重瞼,鼻孔能開閉,四肢細長,蹄大如盤,兩趾、跖有厚皮,都是適於沙地行走的特徵。尾細長,尾端有叢毛。背有1~2個較大駝峰,內貯脂肪。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芻。性情溫順,常單獨活動,食粗草及灌木。壽命約30年。駱駝有兩種:具有1個駝峰的,稱為單峰駝(C.dromedarius),主要分布於阿拉伯半島、印度及非洲北部;具有2個駝峰的,稱為雙峰駝(C.bac-trianus),體長約3米,高2米以上,前後兩峰相距約0.5米。絨毛髮達,頸下也有長毛。上唇分裂,便於取食。駱駝頗能忍飢耐渴,每飲足1次水,可數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熱、乾旱的沙漠地區活動。由於它們鼻內有很多極細而曲折的管道,平時管道被液體濕潤著,當體內缺水時,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體,並在管道表面結出1層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體外;在吸氣時,硬皮內的水分又可被送回體內。水分如此在體內反覆循環被利用,故能耐渴。


生活習性

一般駱駝的速度 14.5~16公里/小時 。阿拉伯駱駝適應深深的沙土地和酷熱的天氣。它能馱運400磅(180公斤)重的貨物每天走上40英里(64公里)的路程,連續走4天;用於比賽的駱駝速度可達每小時8英里(13公里)。衝刺速度可達40英里/時,長途持續速度可達25英里/時。這種駱駝的毛髮很短,像羊毛,體格較瘦弱,它們比雙峰駱駝更加溫順,也更加容易馴化。但到12月份的公駝發情季節,人們發現,在這個季節公駝追趕母駝或追逐騎馬人的速度,遠遠超過平時的速度,每小時可達70~80公里,一般的駿馬根本趕不上它。駱駝頗能忍飢耐渴,每飲足一次水,可數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熱、乾旱的沙漠地區活動。由於它們鼻內有很多極細而曲折的管道,平時管道被液體濕潤著,當體內缺水時,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體,並在管道表面結出1層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體外;在吸氣時,硬皮內的水分又可被送回體內。水分如此在體內反覆循環被利用,故能耐渴。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芻。性情溫順,常單獨活動,食粗草及灌木。駱駝的體溫晚間為34攝氏度,白天高達41攝氏度,只有在高於這個體溫,駱駝才開始出汗。駱駝頗能忍飢耐渴,每飲足1次水,可數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熱、乾旱的沙漠地區活動。鼻孔能開閉,足有肉墊厚皮,適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肉峰,內蓄脂肪,胃有三室,第一胃室有20~30個水脬,可以貯水,紅血球可以大幅膨脹吸水來貯水,所以耐饑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飲水貯存。


分布範圍

駱駝全集(8張)1.世界駱駝的分布從數量看,全世界1978年共有單峰、雙峰駱駝約1699萬峰左右,而2010年非完整統計數量升為1800萬峰,其中單峰駝1600萬峰,雙峰駝200萬峰。非洲數量最多,約占全世界駱駝總數的71.75%,特別是北非撒哈拉沙漠的東南邊界的國家裡,駱駝占有很重要的經濟地位;亞洲次之,約占26.9% 歐洲,大洋洲僅占1.35%。
  從分布的國家看,全世界共有23個國家中有駱駝.其中總數在290萬峰以上的國家有蘇丹、索馬里;95萬峰以上的國家有印度、衣索比亞;20萬峰以上的國家有中國、蒙古、茅利塔尼亞和巴基斯坦;10萬峰以上的國家有查德、尼日、肯亞、阿富汗、伊拉克、蘇聯和摩洛哥。  
  2.中國駱駝的分布中國是世界上雙峰駱駝主要產地之一。全國約有駱駝28萬峰左右,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寧夏等省區約110萬平方公里的乾旱荒漠草原上。從數量看,以內蒙古自治區為最多,約占全國駱駝總數的67%,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次之,約占20%左右。
  從分布區域的廣度看,以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分布最廣,幾乎全區各縣,市都有一定的數量。
  從分布的生態地理規律看,則是由草原帶向荒漠帶過渡,荒漠化程度越高,其數量也就越多,即從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向西部,駱駝的數量逐漸增加,直到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等草原荒漠化程度較高地帶,乃是我國駱駝最集中的產地。這一地域約有25萬平方公里,共有駱駝約24萬餘峰,占全國駱駝總數的40%左右。澳大利亞中部有估計多至70萬頭野生化駱駝,它們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被引進作為運輸用途的駱駝後代。這個種群數量以每年約11%的速度增加,由於侵占了飼養綿羊所需的有限資源,南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使用空中射殺的方法屠殺這些駱駝。


生長繁殖

駱駝2年1胎1仔,孕期13個月。繁殖期4~5月,孕期12~14個月,雌駱駝每產1仔,很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35~40年。


亞種分化

單峰駱駝和雙峰駱駝除單峰駝和雙峰駝外,還有四種生活在南美洲的類似駱駝的駱駝科動物:大羊駝(Llama)、阿爾帕卡羊駝(Alpaca)、原駝(Guanaco)、小羊駝(Vicuna)。雙峰駝雙峰駝原產在亞洲中部土耳其斯坦、中國和蒙古。至少在公元前800多年就被人馴化了。但野外仍有野駱駝(野雙峰駝)。據稱,在中國塔里木至柴達木盆地間,向東至蒙古有棲居。常棲息在乾旱地區,隨季節變化而有遷移。野雙峰駝的駝峰比家駱駝的小而尖,軀體比家駱駝的細長,腳比家駱駝的小,毛也較短。野雙峰駝數量稀少,單獨、成對或結成小群4~6隻在一起,很少見12~15隻的大群。雙峰駝十分能耐饑渴,它們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在極度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而一次飲水可達57升,以便恢復體內的正常含水量。它們以梭梭、胡楊、沙拐棗等各種荒漠植物為食,吃沙漠和半乾旱地區生長的幾乎任何植物(包括鹽鹼植物)。給駱駝餵食雙峰駝比較馴順、易騎乘,適於載重:在四天時間中可運載170~270公斤東西每天走約47公里路,它們的最高速度是約每小時16公里。雄駝多單獨活動,繁殖期爭雌毆鬥激烈,多一雄多雌成群活動,可形成30/40隻的大群。2年1胎1仔,孕期13個月。是世界級珍獸。繁殖期4~5月,孕期12~14個月,雌駱駝每產一仔,很少兩仔,4~5歲性成熟,壽命35~40年。雙峰駝有兩層皮毛:一層是溫暖的內層絨毛,和一層粗糙的長毛外皮。兩層皮毛會混合成團狀脫落,可以收集並分離加工。雙峰駝每年可產約7公斤毛纖維,其結構類似於羊絨。雙峰駝的絨毛通常為2~8厘米長,可用於紡紗或針織品。單峰駝單峰駝是一種大型的偶蹄目動物,產於非洲北部、亞洲西部,亦有部分是來自非洲之角、蘇丹共和國、衣索比亞和索馬里。單峰駱駝在數千年前已開始在阿拉伯中部或南部被馴養。現時所知全球約有一千三百萬頭單峰駱駝已被馴養,大多是在西印度到巴基斯坦,再到伊朗至北非一帶。它們原來的分布地已無未被馴養者,可是一些單峰駱駝後來傳入澳大利亞,也有一些傳入了美國,因此只有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單峰駱駝是野生的。單峰駝(5張)雄性單峰駱駝的上顎較軟,使它們可以生出一個粉紅色的袋子。在交配季節期間,這個袋子會弔在雄性單峰駱駝嘴的兩旁,以吸引異性。單峰駱駝的睫毛很濃密,耳朵小而多毛。單峰駱駝的妊娠期長約12個月。通常它們一次只生一隻小駱駝,成年駱駝會一直親自照顧小駱駝,直到小駱駝18個月為止。雌性單峰駱駝在3~4歲後就性成熟,而雄性單峰駱駝在5~6歲後才性成熟。它們的壽命一般為25年,而最長可達50年。成年的單峰駱駝可長達10尺,高達6到7尺。它們一般重1000~1500磅。被馴養了的單峰駱駝可為人類提供奶和肉,也可用來裝載貨物或乘客。在埃及,很多警察騎著駱駝四處巡邏。單峰駱駝比雙峰駱駝高,跑得更快,若有有人駕馭的話,可一直維持著時速13~14公里的速度。混血駱駝混血駱駝雙峰駝有兩個駝峰,是適合寒冷氣候的動物。而單峰駝只有一個駝峰,並且更適於沙漠生活。兩者的混血體型比兩種駱駝都大,有一個駝峰,善於馱物。混血駱駝無論雌雄均有生殖能力。在哈薩克斯坦可以見到這樣的混血駱駝。人為造成的駱駝與大羊駝的混血成為卡馬,科學家想通過試驗了解兩個物種的相似程度。單峰駝重量是大羊駝的六倍,因此需要通過人工受精使雌性駱馬受孕。而雌性單峰駱駝受孕沒有試驗成功。混血種體型甚至比大羊駝更小,有類似駱駝的短耳朵和長尾,沒有駝峰,有類似大羊駝的分趾,而不是駱駝的大腳掌。卡馬在4歲後開始性成熟,對雌性大羊駝和原駝感興趣。之後又有一隻雌性卡馬通過人工授精出生。因為駱駝和大羊駝都有74條染色體,科學家希望雌性卡馬可以生育。如果成功,意味著有可能增加南美類駱駝的體型。


種群現狀

雖然今天單峰駱駝仍約有1千3百萬存活,但是野生物種已經瀕於滅絕。用於家畜的單峰駝主要見於蘇丹,索馬里,印度及附近國家,南非,納米比亞和波札那。單峰駱駝骨骼結構傳統理論認為現代駱駝的祖先4千5百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有可能體型巨大,沒有腳趾,在大約3百萬年前才橫渡至亞洲,並進而達到中東和非洲。雖然駱駝曾統治北美一時,但在人類出現在美洲大陸不久後就隨同其他曾生活在美洲的大部分物種一起消失了。在敘利亞中部發現的未知巨型單峰駝被認為生活在距今10萬年前,令科學家重新審看現代駱駝的起源學說。雙峰駝曾經分布廣泛,但是只剩餘約1千4百萬,主要為家畜。估計約有1000隻野生雙峰駝生活在戈壁灘,以及少量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少量引進的單峰和雙峰駝在美國西南存活至20世紀。它們是從土耳其引進,曾經是美國駱駝部隊試驗的一部分,並被用於礦井馱畜。在項目結束後這些駱駝逃脫或者被釋放。另外有23隻雙峰駝在淘金熱期間被引進了加拿大。


價值

胃分三室(缺少瓣胃)第一個胃能貯藏水,第二個胃貯食,可以反芻;性情溫順,食粗草及灌木。壽命約30~50年。駱駝的皮毛很厚實,冬天沙漠地帶非常寒冷,駱駝的皮毛對保持體溫極為有利。駱駝的厚毛髮可以反射陽光。被剃毛後的駱駝會多出50%的汗以避免過熱。皮毛同時幫助駱駝隔熱。它們的長腿也讓它們遠離火燙的地面。駱駝有兩種:具有1個駝峰的,稱為單峰駝(C.dromedarius);具有2個駝峰的,稱為雙峰駝(C.bactrianus),體長約3米,高2米以上,前後兩峰相距約0.5米。絨毛髮達,頸下也有長毛。上唇分裂,便於取食。


駱駝歷年演唱過的歌曲

  • 2010-05-26歌曲:風中的容顏

駱駝歷年專輯

  • 2008年推出專輯:《風中的容顏 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