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客棧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龍門客棧

龍門客棧的個人資料

龍門客棧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龍門客棧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MV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龍門客棧生日:1900-01-01

劇情簡介

明朝中葉景泰年間,宦官當道、特務政治、迫害忠良,當時由於新帝即位,權閹曹吉祥畏懼兵部尚書于謙掌握兵權,誣陷於以“欲迎立外藩”罪將其處死,於長子于冕、次子於廣、長女于欣被衙役押送龍門充軍。東廠(明朝特務機關)太監曹少欽恐于謙後人長大報復,欲斬草除根,乃遣一眾番子(特務)于于家子女戍邊途中截殺。曹命東廠大、二檔頭皮紹棠、毛宗憲率手下往龍門截擊。皮等進駐龍門客棧,等候于謙家屬到臨。期間俠士蕭少鎡入住龍門客棧,皮之手下欲將蕭趕走,但不得逞。蕭武藝高強, 與接踵而來的東廠大二檔頭劍拔弩張、互探虛實,皮手下欲謀害反被殺。其後更有朱驥、朱輝兄妹入住。原來客棧主人為于謙前部屬參軍吳寧,吳欲救於家屬,特邀蕭與朱氏兄妹相助。皮紹棠欲收買蕭,為蕭所拒,皮動殺機,欲殺蕭。激鬥中,毛宗憲被殺,皮逃脫。于謙家眷抵達客棧。曹少欽親率手下追殺於之家眷,至客棧時眾人已離去,曹展開追截,與蕭及朱氏兄妹展開激鬥。曹武藝高強,但有喘病,不宜久戰。惡鬥中,曹舊病復發,為蕭等所殺。于謙家眷得以化險為夷,蕭等義士同於家子女歸隱山間。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朱輝上官靈鳳王玫----
蕭少鎡石雋田豐----
曹少欽白鷹--------
于欣徐楓----十八歲,于謙長女
皮紹棠苗天黃宗迅----
毛宗憲韓英傑張佩山----
朱驥薛漢----朱輝之兄
吳寧曹健----原劇本名為葉晦庵
賬房高明--------
店夥計葛小寶張佩儒----
解差田鵬--------
多剌萬重山--------
歸玉章高飛----六十多歲,龍門守軍的總旗
于冕齊偉----二十五歲,于謙長子
於廣余繼孔----十歲,于謙幼子
押解官李傑----二十八歲,為人正直
大頭目二牛----二牛即徐二牛
二頭目張允文--------
番子劉楚--------
番子魯直--------
番子潘耀坤--------
番子徐耀光--------
番子阿仔--------
于謙文天--------
上一頁|1|2|下一頁默認顯示|全部顯示
職員表
出品人沙榮峰
製作人夏吳良芳、楊世慶、沙榮峰
監製張陶然
原著胡金銓
導演胡金銓
副導演(助理)屠忠訓
編劇胡金銓
攝影華慧英、邱耀瑚、周業興
配樂周藍萍、吳大江、商易
剪輯陳洪民
道具張元文
選角導演胡金銓
配音導演胡金銓
美術設計鄒志良
動作指導韓英傑、毛威
造型設計李家志
服裝設計李家志
視覺特效支學福
燈光支學福
錄音張華
劇務張占勝
場記苗天
布景師鄒志良
發行台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
展開


角色介紹

蕭少鎡演員石雋配音田豐三十三歲,性任俠,善擊技,其劍術遠近聞名,唯其人為人狷介,儀表平凡,少為人識,雖精通書劍,但不求聞達,浪跡天涯,四海為家。朱輝演員上官靈鳳配音王玫二十二歲,識兵書,善擊技,自幼隨父兄轉戰南北,經年男裝打扮。朱驥演員薛漢三十六歲,朱輝兄,于謙舊部,原為屯軍鎮撫,辭官暗中保護於家子女,驍勇善戰,唯有勇無謀。吳寧演員曹健五十歲,原為于謙兵部僚屬,因不滿朝政被貶遣戍邊疆。於遭難後,暗中保護其子。老謀深算,料事如神。當年曾助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常以諸葛武侯自況。曹少欽演員白鷹四十五歲,原為山東巨盜,被捕後自宮投入權閹曹吉祥門下,屢遷至東廠指揮。性陰險,劍術已臻登峰造級之境界。皮紹棠演員苗天配音黃宗迅四十歲,東廠大檔頭,這一類人為明朝最惡略之特務,精劍術,善擊技。毛宗憲演員韓英傑配音張佩山三十五歲,東廠二檔頭,原為刑部捕快頭,後進東廠,因其精明毒刻,專司偵查暗殺。多剌演員萬重山三十三歲,突厥人,因仰慕中原文化,投入于謙部隊,於遭難,被宮入東廠,性善良,精刀法。于謙演員文天六十歲,性耿介,原為太子太傳兵部尚書,“奪門之變”被奸臣權閹誣陷,以“欲迎立外藩”處死。展開全部


音樂原聲

《小刀會序曲》簡譜小刀會序曲作曲:商易“小刀會序曲”是“小刀會組曲”中的一首,是商易於59年為民族舞劇《小刀會》作的配樂,開頭就利用嗩吶營造出一種磅礴的氣勢,接下來就將主題不斷地進行升華,琵琶、二胡的加入,更是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姑蘇行作曲:江先謂


幕後花絮

英文譯名《龍門客棧》工作照(6張)一般人知道《龍門客棧》的英文譯名為《Dragon Gate Inn》,但影片上打出來的卻是《Dragon Inn》。這是由於翻譯片名和字幕時,胡金銓不在台灣去了香港,監製沙榮峰代找了一位英國老太太做翻譯,結果弄錯了英文片名。真龍門客棧洛杉磯成人街中有一間酒店叫做“Dragon Gate Inn”,是在《龍門客棧》公映之後,以片名命名而建成。


獲獎記錄

得獎

獎項名獲得者
優等劇情片《龍門客棧》
最佳編劇胡金銓/King Hu
其它榮譽2005年,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特刊《101港人評選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第七名。2011年,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影史百大華語電影”第九名。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胡金銓認為明代在中國歷史上是最動亂、間諜戰最激烈的時代,這種時代背景最適合拍武俠片。宦官控制東廠,以思想調查為名,壓迫知識分子,專橫跋扈,跟敵對派發生了激烈的鬥爭,結果成為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胡金銓蒐集研究這方面的資料時,慢慢產生了興趣。文革第一冤案:吳晗遭受迫害時值大陸文革,明史學家吳晗被扣上“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帽子,死在獄中。其中一個罪狀是因吳寫了很多有關“東廠”的文章,說吳研究“東廠”是用來諷刺共產黨的,這也引起了胡金銓的興趣。又因吳晗因寫《明代民族英雄于謙》一文,被批評“為國防部長彭德懷翻案”,胡金銓加入了于謙的角色。六十年代,“007”電影片集很賣座,胡金銓看了占士邦(詹姆斯龐德,007)一系列電影之後,覺得他們把特務描寫的太美了。而且他可以隨便殺人,所謂“持有牌照的去殺人”(Licensed to Kill)。無論哪國,情報和治安人員都很難管制,但是總得有個辦法。胡金銓曾請教過一個退休的英國情報人員,007是否真有其人,或類似的人物。他說:“根本不可能!”,於是胡金銓便從中國歷史上間諜最活躍的明朝中取材,希望揭露出間諜戰的愚蠢可笑,而明朝同時也是很有生存意義的動亂時代。拍攝過程《龍門客棧》工作照(14張)上官靈鳳接替鄭佩佩鄭佩佩欲隨胡金銓離開邵氏,《龍門客棧》中俠女角色就是為她準備的,戲服都照著她的身材定製。結果邵氏攔住了鄭佩佩,她的替代者上官靈鳳身材矮小,穿著這些戲服直晃蕩。胡金銓考據出來的明代寬護手劍考據克難為拍攝《龍》,胡金銓想儘量調查事實和史料。而在港台,沒有專門的機構可以幫忙做考證,專家又請不起,只有“克難”自己來。拍攝影片需要的資料最好是有具體形象的,尤其是服裝和道具方面,如果沒有實物、圖片之類的東西,就很難憑文字的描寫來仿製了。譬如明史上描寫東廠的“緹騎”(番子)是:“皂衫,帽上銳,著白皮靴。”但是要根據這些說明去做服裝,裁縫會問:“帽上銳是尖帽子,用什麼料子做?上銳,多高?皂衫是黑袍子,是斜領還是圓領?寬袖還是緊袖?”就算找到古畫或圖片也有麻煩,因為古人畫畫尚寫意,不講寫實。不論工筆還是潑墨,裁縫沒辦法做。有時要參照文字記載,重新畫圖樣,裁縫才能勉強答應。胡金銓從文化圖書公司出版的《古今名畫300種》,香雪樓珍藏、香港文光書局印行的《古今名畫大觀:人物畫冊第二集》等書中摘錄和臨摹了許多內容,其中有仇英的《春遊晚歸圖》、《風壑曳舟圖》、《桐陰清居圖》,藍瑛的《西山雪霽圖》,以及青花人物瓶上的圖案等,並且一一註明從該幅畫中可以借鑑衣、帽還是帶的設計。由於明代服裝仿自唐宋,他甚至也從唐寅的《仿唐人人物畫》和隋唐時期的敦煌壁畫中尋找靈感。設計基本完成後,胡金銓還將其拿給研究歷代服裝的權威王宇清評判,後者僅僅對個別地方提出了更改小意見。為了做“錦衣衛和東廠”的服裝,胡金銓去故宮博物院查“出警圖”和“入蹕圖”(明朝皇帝出巡和回宮的畫),這兩張圖很大,有幾百尺長,內容也《出警入驊圖》局部(2張)非常詳細,畫上有五百多人,看了半天也找不出哪個是番子?誰是錦衣衛?多虧一位館員幫忙,找到了一張錦衣衛千戶的畫像,工筆、很詳細,確如明史上所寫:“著紅底繡錦衣,配倭刀……”。片中出現一個武將,身穿紅底花袍子,腰裡掛著日本武士刀,雖寫實,觀眾一定罵街!胡金銓就為了《龍》里的“斗笠”挨過罵,一些觀眾硬說是日本式的。其中甘苦,一言難盡!設定客棧《龍》中野外的布景和屋內的布景不同。客棧正面有一個出入口,在它前面有一堵“影壁”用來防風,牆上的白色大圈則是用來防狼(狼見到圈就會逃走)。片中“龍門客棧”野外的景是在山邊搭起來的,在西螺大橋附近,即是台灣中部空曠地帶。拍攝外景時,劇組住在山中的文山招待所(拍攝中途也有移動到山中其他地方,但招待所是劇組中心地)。山中有一間郵局,由於當地郵件最多的就在胡金銓劇組那裡,局中的局長和郵差索性就搬到了劇組住。“龍門客棧”室內戲則是在聯邦電影公司製片廠內搭景拍的。合殲曹少欽胡金銓塑造的曹少欽年輕頭白,且患有哮喘,希望給觀眾帶來不尋常的感覺。“石雋等四人大戰曹少欽”一場戲拍攝於台灣的橫貫公路一帶(地處花蓮與台中之間,海拔逾兩千米),拍攝十分辛苦。而片中遠景有一片雲海,非尋常可得見,胡金銓便拍了下來。《龍門客棧》工作照(11張)音樂製作周藍萍配好樂以後,胡金銓嫌配樂太強,往往蓋過了武打的刀劍效果聲,所以要求有些武打場面重新配過,幾經周折找到了吳大江。為了影片的效果,吳大江用了京劇點子配武打、追逐。由於當時電子錄音儀器還未普及,吳費了不少神,用鑼鼓、梆板配合著人物的眼神、手勢、跑跳,對著銀幕一段一段的配進去。附:年表1966-10-25,聯邦新片《充軍》正式改名為《龍門客棧》1966-12-18,聯邦新片《龍門客棧》開拍1967-05-16,韓國映畫株式會社總經理朴運三專程自韓國飛抵台北購買國片著作權至韓國上映。朴運三此行預計選購的國片計有中影的《啞女情深》及《龍門客棧》1967-05-25,《龍門客棧》全部殺青1967-08-05,胡金銓赴港處理影片《龍門客棧》配音1967-12-18,中國影評人協會就1967年度在台灣首輪上映的影片中,選出了15部最佳影片,其中包括外國片10部,本國片5部。10部最佳外國片為《良相佐國》、《日瓦戈醫生》、《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紅鬍子》、《儷人行》、《血染雪山紅》、《幸福》、《風流奇男子》、《將軍之夜》及《愛的世界》。5部最佳本國片為《寂寞的十七歲》、《梨山春曉》、《龍門客棧》、《路及》、《塔里的女人》


製作發行

《龍門客棧》1967年10月21日在台北上映,3家影院聯映5周,總收入達445餘萬元,觀眾逾34萬人,成為1967年度賣座冠軍。後《龍門客棧》在海外市場的放映戰績捷報頻傳。1967年在紐約上映3周,舊金山上映2周。創下台灣片在美國發行的新紀錄,同年秋天又二次上映。《龍門客棧》海報、DCD封套選單(22張)1968年7月,由日本松竹公司與富士映畫負責發行,先在北海道首映,是第一部在日本戲院系統正式公映的台灣電影。(1974年8月7日,於日本復刻公映)9月,《龍門客棧》由韓國映畫株式會社在韓國發行。韓國映畫株式會社以外國片配額進口《龍》片,以中國國語發音上映,上韓文字母,在韓國當時第一流的皮卡德麗戲院上映,是中國影片以外國片配額輸韓發行的第一部;當時氣溫在零下30度,連映41天,售出座劵32萬張,賣座超過“007”片系,創所有影片賣座最高紀錄。馬尼拉由4家專映美國片的首輪劇院破例組成院線上映《龍門客棧》,改變了菲律賓人對中國片的觀感。據估計:購《龍門客棧》的利潤,等於片價的10倍,在當時一般港製大片的菲律賓著作權是2.5萬元港幣至3萬元之間。在曼谷東西舞台連映41天,票房收入折合新台幣500萬元,破一切影片賣座紀錄。《龍門客棧》上映,盛況空前1968年8月1日,《龍門客棧》於香港公映,票房收入更為驚人,香港九龍地區14家首輪戲院聯映3周,總收入達210萬元港幣,約合台幣1400餘萬元,創香港開埠以來,中外影片賣座最高紀錄。《龍門客棧》的海外發行地區,遍及全球五大洲28個國家,使海外華人對台灣電影刮目相看。社會影響蔡明亮《不散》劇照1.蔡明亮執導影片《不散》致敬前輩台灣導演蔡明亮的《不散》(2003,英文名叫《Goodbye,Dragon Inn》(再見,龍門客棧))以一所老戲院的結業為背景,裡面有蔡明亮電影裡湫隘破落的背景、疏離的人際關係。電影院結業選映的電影正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整部電影從《龍門客棧》的開場開始,把電影的片段與破落的電影院平凡的人事交替展現。導演甚至找來《龍門客棧》當年的兩位演員:石雋和苗天,由他們來當寥落觀眾席上的兩位座上客,散場後在戲院大堂重逢,唏噓不已。電影院放完這場電影,也就曲終人散落閘關門了。新一代導演蔡明亮一方面在向前輩胡金銓的《龍門客棧》致敬,另一方面也預示著胡金銓的遺澤在今天的電影工業中仍然後繼無人。《俠女》4K修復版法國海報2.《龍門客棧》四十六年後,修復版全台聯映2013年,台灣國家電影資料館正好將《龍門客棧》送至義大利電影波隆那電影資料館進行修復。(修復一部影片至少要200萬元,國家電影資料館一年的經費完全用來修復影片,至多修復15部。)為回響“2013聯合國世界影音遺產日”,國家電影資料館在10月27日世界影音遺產日,於全台54家戲院,晚上7點放映一場修復完成的《龍門客棧》(2005年聯合國大會將10月27日制訂為“世界影音遺產日”。每年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也都會發函請個會員館在國內舉辦相關活動,然後將活動內容回報到聯合國,供其他國家參考。2013年影音遺產日的主題是:“為下一代保存我們的遺產。)戲院門票的稅後收入,捐助國家電影資料館作為保存與修復台灣電影遺產之用。這也是自聯合國訂定影音遺產日至2013年為止,世界各國中所舉辦過最盛大的電影活動;展現出台灣為下一代保留我們的遺產最具體的行動,也寫下台灣電影史上另一項創舉!3.《龍門客棧》4K修復版坎城電影節重映《龍門客棧》獲選坎城影展證書第67屆坎城影展暨市場展於2014年5月14至25日間熱鬧展開。《龍門客棧》修復版本入選本屆坎城影展「經典放映」單元。年屆80的男主角石雋於5月16日下午步上坎城影展紅地毯與觀眾再次見面,讓國際見識最資深俠客的風範。《龍門客棧》在坎城的布紐爾戲院(Buñuel Theatre)首映,近2小時的電影放映,帶領觀眾重新進入令人著迷的東方武俠世界,石雋和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林文淇接著上台接受觀眾歡呼和映後問答。


影片評價

《龍門客棧》劇照(12張)全片在客棧內外的有限空間中發生,金銓在此亦遵守著時空三一律,順時序敘事,結構平直,但節奏步步緊逼亦步步為營,串連出一場又一場的戰鬥,動作之銳利、動感之強勁與景觀之新奇可謂前所未見。——(羅卡:《超前與跨越: 胡金銓與張愛玲》(第廿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回顧特刊)優美的攝影加上精緻的美術設計來配合,使本片達到武俠電影前所未有的一種歷史氛圍。從中更可以看出胡金銓對色彩、服裝、兵器及各種道具陳設那種高度藝術性的處理。——(劉成漢《“作者論”和胡金銓》)細膩的情節推展,緊湊的鏡頭交替,不苟且的背景安排,莊諧交糅的簡練對白使全片氣勢如虹。大武鬥的山林背景也堪稱一絕,尤其那些岩石巨松,或葉茂枝勁,或禿乾凜人。打鬥場面真實感可比《宮本武藏》。——(劉健《從湯姆·瓊斯到跳灰》)《龍門客棧》工作照(6張)胡金銓尤其擅於表現多股力量間的衝突和制衡,《龍》是,後來的《空山靈雨》也是,早期的《大醉俠》里也有這種味道,但最精彩的還是《龍》。所以後來施南生才說,《龍門客棧》就是我們的“東部片”。《龍》里一口氣設定了六股勢力,分別是東廠、于謙子女和押送的差官、客棧的吳寧掌柜、戍邊軍官、遊俠蕭少鎡、搭救于謙子女的朱氏兄妹,他們互相對抗、牽制,正派義士從誤會到聯手對抗東廠特務,整個故事架構精彩紛呈,毫不冷場,結尾曹少欽的出現,出人意表,與蕭少鎡等人的大決戰就當時而論絕對驚心動魄。從中還可以找到多處在《臥虎藏龍》中得到致敬的影子,半天雲與曹少欽同在山崖上的亮相十分相似,章子怡盜劍時的京劇式打鬥更無疑是師出胡金銓。同是中國台灣的導演,李安向前輩胡金銓繼承的並不只是那一片遺世獨立的竹林而已。石雋、上官靈鳳合影(6張)——(李小飛:《新舊龍門客棧》)《龍》的成就,在於其使武俠片這一等同於粗淺娛樂的片種,從此成為和藝術片平等的片種,在國際上則與武士片和西部片等同,成為中國特有的類型片。——(李小飛:《登峰造極胡金銓》)《龍門客棧》劇照(4張)它開創了一種武俠片模式,人物的、敘事的、場景的、節奏的,讓沉迷在邵氏假花假草攝影棚里的觀眾,看到另一種可能。武俠片從此得強化歷史感,得講究山水性情,得設計打鬥的節奏,得參透時代精神作為它的時代立足點,並漸漸成為一種有詩意的電影產品。——(韓松落:《重返龍門客棧》)《龍》武打方面,導演則用了京劇的手法來創新武打場面,幾個人物出場,在音樂的配合下,就像京劇的亮相一樣讓人印象深刻;打鬥時,音樂配合下的步法推進,交手過招時的一頓,都成為後來無數武俠片仿效的對象。影片創新的打鬥風格,令中國武俠片最終能走出日本武士片的陰影,建立出富有自我獨特魅力的打鬥方式,發展到後來,最終成為港台電影其中一大有成就的特色。包括之後徐克對於武俠電影的再次創作,這些起點都始於《龍》為港台武俠片建立的一個成功典範。——(大衛·波德維爾:《缺勝於豐:胡金銓電影視覺風格研究》)我第一次看《龍門客棧》是11歲,當時它是超級票房大片,打破了很多記錄。同時他也是我小時候看過的無數武俠片中最印像派的一部,片中豎笛的聲音總是能讓我感覺到武俠世界的無邊無際以及孤獨。別的武俠片裡,人物總是飛檐走壁的,只有胡金銓武俠片裡的劍客是獨步於寂寥的荒野之中。——蔡明亮


電影評價

豆瓣評分7.9部分內容來自百度糯米電影精彩影評我來評論這裡空空如也,等待你來評論!

標題

內容發表評論取消


龍門客棧歷年演唱過的歌曲

  • 2013-07-18歌曲:網遊龍門客棧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