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珂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馬珂

馬珂的個人資料

馬珂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馬珂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馬珂生日:

個人簡介

身高:1.82米性格:受母親影響大,溫和低調成長:北京誕生,太原哺育恩師:太原成成中學語文教師鄭經水老鄉群:賈樟柯、寧浩、張番番(《密室之不可告人》導演)、高曉蒙(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製片人)用車:賓士住房:三室一廳嗜好:抽菸,“中南海”飲料:蘇打水,“屈臣氏”著裝:混搭,圍脖不離身特長:精算,任何一個電影場景,都可以用人民幣表述到位


個人經歷

太原,夢 鏡頭一:1985年,太原,剛上初一的馬珂,坐在父親的腳踏車后座上。腳踏車吱吱呀呀,行進在桃園南路上,目的地是山西省電影公司。省電影公司有個內部放映廳,每周六放映內參片,不售票、不對外。父親從電影公司朋友那裡討來兩張票,小馬珂總盼著周六晚上的到來。喝著父親帶的瓶裝開水,銀幕上光影交錯,馬珂覺得像夢。許多年後的周五黃昏,坐在北京崑崙飯店二樓雪茄吧里,應付完首映票房事宜的馬珂,眼神被煙霧籠罩著,回望當初,太原決定了他和電影之間的緣。像《天堂電影院》里的大眼睛孩子托托,夢想與現實,童年與成長,看似彼此隔離,卻有扯不清的枝枝蔓蔓。馬珂祖籍河北,標準70後,1973年出生在北京,獨子。母親是老三屆知青,1歲時,馬珂隨母親到了山西太原,直到18歲考大學,才重返北京。“我家住桃園南路,小時候常去汾河灘玩,住五一大樓的宿舍,我父親當時的單位是五一大樓,母親也在商業系統工作。”國小時,馬珂就讀於侯家巷的太師附小,為了考五中國中,他又轉到東崗國小。儘管國小畢業考了個全校第三,但當年太原五中不招國中生,他只好去了太原39中。“最喜歡上學的時候,騎著腳踏車從桃南沿迎澤大街到并州路,這樣來來回回。”馬珂平頭、圓臉,戴著一副細框線眼鏡,說話做派都是北京范兒,但東崗路的烤羊肉串,流動小攤的餛飩,依舊是馬珂童年回憶中的美食。太原話張口就來。“還有兩奉,浩刺(還有涼粉,好吃)。”馬珂用太原話說。


馬珂與姜文

馬珂,這個名字是隨著姜文的《讓子彈飛》熱起來的。馬珂比姜文小10歲,處女座,平頭,圓臉,自稱“誠信馬”。家裡是公安部的,大學念的中央工藝美院,大二開始打工,常常出來和人“談事兒”,顯得比同齡人成熟。畢業以後在體制內的待了6年,然後出來做製片人。做了一系列的警匪劇,在電視圈裡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事情是,擔任《蝸居》的製片人。早在2005年,馬珂就去過姜文工作室所在的太廟跟姜文見面。“談了對他電影的一些看法,跟他說他需要一個團隊來為他工作,我希望和他合作。”但是和當時眾多去找姜文的人一樣,馬珂沒有得到回答。直到2007年,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已經完成了製作,馬珂才突然接到姜文的簡訊:“老弟,可好?”。也許是因為有相似的家庭背景,馬珂說,他和姜文聊事兒的時候,喜歡說“當前的形勢是……我們的任務是……”。對於《子彈》,馬珂說:“當前的形勢是,2010年的國產片票房總量會比09年要高,我們的任務是,把《子彈》做成年度票房冠軍!”雖然所有製片人在宣傳期都會發出類似的“雞血宣言”,但馬珂還是讓坎城的中國媒體見識了一下他的能量:一是他為《子彈》拉到了某品牌飲料5000萬人民幣的宣發費用;二是在姜文剪輯時間不夠的前提下,馬珂居然為姜文弄了一趟豪華專機,把姜文從北京直接“綁架”到了坎城,飛機上、賓館裡,都有姜文要全套的攜帶型剪輯設備伺候著。太廟,緣鏡頭二:2005年,北京,馬珂32歲,已經有了十多年的電視劇製片經驗,小有成就。這天,天氣晴好,適合訪友。在朋友引領下,馬珂走進姜文的太廟工作室。姜文有點焦頭爛額,正忙於《太陽照常升起》的各項事務。會面兩個多小時,大部分時間是馬珂在說。他說,老薑啊,你是一個好導演,我是一個好製片。他說,老薑啊,你拍的片子很牛B,但你需要一個更牛B的操作團隊來推廣。他說,老薑啊……“我說話不拐彎,有啥說啥。”於是,姜文記住了這個比自己小10歲的山西人。之後兩人各忙各的,小別兩年。馬珂一口一口地抽著“中南海”,桌上已經擺了3個空盒。愛說緣分,他和姜文,他和電影,勾勾連連,都是緣分。他這樣解讀緣分: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方,遇到合適的人,做了合適的事。1991年,馬珂18歲,從太原三中畢業,備考中央工藝美院。從初三開始,馬珂就深深愛上了繪畫。高中三年,80%的時間,他都用來學畫。天道酬勤,1992年,馬珂成為太原唯一考上工美的考生,專業是陶瓷。大學畢業後,馬珂進了公安部下屬的金盾影視公司。為什麼美術出身,卻“從”了影視,馬珂說得雲淡風輕:“因為當時不管分配,找不到工作了。正好家裡有點關係,就去了。”馬珂在公司的第一個崗位就是製片人,起點很高。幾年下來,馬珂熟門熟路,螢屏大熱的《蝸居》就是他的手筆。骨子裡,馬珂喜歡挑戰自己,“電視劇是個模式化的東西,是有天花板的。作為一個大老爺們兒,還是得做一些更牛B的事。”馬珂心裡,牛B的事就是電影,電影沒有天花板。團隊,鐵鏡頭三:北京捷運2號線到建國門,轉1號線,永安里下車,馬路對面就是建國門外大街9號院,武警站崗,門頭上寫著“齊家園外交公寓”,隨處可見各國外交工作人員,馬珂與姜文的不亦樂乎公司就在大院東北角的獨棟公寓一樓。鬧中取靜,靜得能聽見微風掠過樹梢的聲音。上午9時,公司無人,都忙電影首映去了。中午再去,門開了。這是一間100多平方米的套間,宣傳人員在電腦前急速敲字。旁邊堆了一地大紙箱,裝著印有《讓子彈飛》字樣的電影衍生品:環保袋、滑鼠墊、套娃、隨身碟……牆上貼著5個月的電影宣傳時間表,活動密集,時間緊湊。喝了一口蘇打水,馬珂的話仿佛也濕潤起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吃得不亦樂乎,玩得不亦樂乎,拍電影也是一個高興的事。”公司由此得名。


馬珂與《讓子彈飛》

2007年,馬珂接到一簡訊:“兄弟,可好?”馬珂納悶,不認識啊,遂簡訊問之。對方回覆:“太廟老薑。”距離第一次太廟拜訪之後兩年,這對哥們兒又接上了頭,他叫他“老薑”,他叫他“老馬”。同年,不亦樂乎電影發展公司成立,兩人資金各占一半。公司的第一個作品就是《讓子彈飛》。兩人分工明確,術業專攻,姜文負責拍好電影,馬珂負責籌資、宣傳、發行,互不干涉。一個好好花錢,一個專心砸錢,就一個理想――― 拍精品。客串《讓子彈飛》劇照(2張)2009年9月,《讓子彈飛》開機,農曆牛年臘月廿六關機,劇組人過了個踏實年。《讓子彈飛》總投資1.1個億,不亦樂乎公司投了一半,宣傳費用5000萬玩的是真金白銀,業內罕見。很多煤老闆找馬珂合作,馬珂都婉言回了,“大家觀點不同,錢如果不產生資源,就不是錢。最後合作的東家各有特點,峨眉集團有四川最大的院線,英皇有香港和海外資源,江蘇廣電幸福藍海有全國前三的電視媒體。我需要資源的整合。”電影對姜文是一個作品,到馬珂手裡,就是一個產品。首演,逗鏡頭四:銀幕上的民國,南國鵝城,騙子老湯的老婆孩子來了。眾人打開箱子,一個傻小子站起來,一米八的大個子。土匪問你多大了,傻小子用太原話說8歲了。觀眾笑噴。《讓子彈飛》中的客串,是馬珂的銀幕處女秀,他說是被姜文逼的。這個角色原定賈樟柯反串,但賈樟柯公司有事走不開,姜文就硬讓馬珂上。“在老薑眼裡,誰都可以是好演員。他說你得上,不上就停機。停一天得多少錢?我來就我來吧。”馬珂擅長戰略性妥協。2011年12月16日,《讓子彈飛》全國上映,首日票房超過3000萬元,破了周四單日票房紀錄。馬珂很欣賞《鐵達尼號》製片人的一句話:“我不知道這個片子是賠是賺,我只是把我該做的都做到了。”馬珂願意拍那種經得起回味的作品,“我們哥倆準備一年給影壇貢獻一部電影。下一部在明年春節後就開拍了,應該還會在賀歲檔上映。我們希望讓觀眾看到一個團隊最真誠的態度。”北京的山西老鄉,馬珂很熟,“賈樟柯和寧浩都很牛,他們都是引領者。我們哥仨經常一起聊,如果能出力,我會盡全力去幫助他們。老薑常說,中國故事多了,一個姜文根本不夠,得500個姜文才行。”奶奶去世後,馬珂把父親接到北京,很少回太原。但馬珂依然與國中、高中同學保持著聯繫,他愛跟老鄉打交道,司機就是一個山西小伙兒。他說,親切。關於姜文說他 “山西富二代”,馬珂樂了:“以訛傳訛。我是山西人,家裡條件不錯,他就覺得我是富二代。這回就當為山西富二代爭光了。”馬珂低調,但身不由己,電影海報上有3處出現他的名字――― 特別主演、出品人、製片人,“要宣傳影片嘛,不站到台前都不行。”“我對生活要求很簡單,吃喝夠了,房子三室一廳就行了。我太太信佛,樂施好善。”


個人榮譽

2010BQ紅人榜頒 年度文化開拓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