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世界盃

世界盃的個人資料

世界盃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世界盃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MV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世界盃生日:

歷史沿革

創建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的第一任主席法國人羅貝爾·蓋蘭,第一次向各國足壇領導人提出了這種想法,並責成其秘書長荷蘭人希爾施曼為此起草一份檔案。但由於表示願意參加的國家不多,而且由於政治體育的不和,這項計畫流產了。FIFA國際足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紅星隊的創始人于勒·雷米特先生當選為國際足聯主席,他又重新操起了這項擱淺的計畫。他向各國足球界領導人作了大量的說服工作,竭力證明:一項世界性的足球比賽完全可以同顧拜旦男爵創立的奧運會比賽並行不悖,並且能夠興旺發達,他苦口婆心,耐心之至。1925年,在布魯塞爾的一家飯店內,烏拉圭外交官布埃羅代表兩屆奧運會足球冠軍得主烏拉圭隊,正式對雷米特表示支持,這在當時起了不小的作用。1926年12月10日,國際足聯在巴黎召開了一次工作會議,瑞士、匈牙利、法國、奧地利、德國等許多國家都派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4個月後,會議的草案被提交給各國足協。1927年6月5日,在國際足聯召開的赫爾辛基會議上,以23票贊成、5票反對(北歐國家表示反對)、1票棄權(德國)通過了巴黎工作會議議案。1926年,國際足聯盧森堡會議上,把錦標賽的名稱改為“雷米特杯賽”,以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事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後來,有人建議把兩個名字連在一起,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最後在赫爾辛基的代表會議上,最終更名為“世界足球冠軍杯——雷米特杯”,簡稱“世界盃”。每四年舉辦一屆。起源世界盃是1928年FIFA為獲勝者特製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隻大杯。金杯高35厘米,重量3.8公斤,為銀杯鍍金鑄成,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頒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此杯。
  雷米特杯與大力神杯 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賽時,烏拉圭、義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占有此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占有了此杯。為此,國際足聯還得準備一個新獎盃,以發給下屆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通過對53種方案評議後,決定採用義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大力士雙手舉起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徵著世界第一運動的規模。新的獎盃定名為“大力神杯”。該杯高36.8厘米,重6.175公斤,其中4.97公斤的主體由真正的純金鑄造。底座由兩層孔雀石構成,珍貴無比。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永久占有此杯。在大力神杯的底座下面有能容納鐫刻17個冠軍隊名字的銘牌——可以持續使用到2038年。大力神杯是現今足球世界盃的獎盃,是足球界的最高榮譽的象徵,無論從構造、價值、珍貴度等方面來看,都絕非世界上其他任何獎盃可比。賽制世界盃賽程分為預選賽階段和決賽階段兩個階段世界盃預選賽階段分為六大賽區進行,分別是歐洲、南美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賽區,每個賽區需要按照本賽區的實際情況制訂預選賽規則,而各個已報名參加世界盃的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代表隊,則需要在所在賽區進行預選賽,爭奪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名額。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名額是32個,決賽階段主辦國可以直接獲得決賽階段名額,除主辦國外,其他名額由國際足聯根據各個預選賽賽區的足球水平進行分配,不同的預選賽賽區會有不同數量的決賽階段名額。從1938年第三屆世界盃開始,規定衛冕冠軍和東道主可以直接晉級,但是2002年因為衛冕冠軍法國在韓日世界盃表現太差,所以國際足聯規定,從2006年世界盃預選賽起,衛冕冠軍需要參加其所屬區域內的世界盃預選賽,從而只有東道主可以入圍決賽圈32強的比賽,南非世界盃東道主南非也未能從小組出線,但是國際足聯並未取消東道主直接晉級的資格。世界足壇最具權勢影響力人物與世界盃世界盃決賽階段的主辦國必須是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而且會員國(地區)需要向國際足聯提出申請(可以兩個會員聯合申請承辦),然後通過全體國際足聯(FIFA)會員國(地區)投票選出。32支球隊將會到主辦國進行決賽階段的比賽爭奪冠軍。決賽階段32支球隊通過抽籤被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4支球隊,進行分組積分賽,各個小組的前兩名共十六支球隊將獲得出線資格,進入複賽;進入複賽後,十六支球隊按照既定的規則確定賽程,不再抽籤,然後進行單場淘汰賽,直至決出冠軍。2013年10月28日,據《路透社》報導,歐足聯主席普拉蒂尼提議從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起,決賽圈球隊的數量從32支提升至40支,多出的8個名額將主要分配給亞洲和非洲的球隊,歐洲的名額得以不再削減。


歷史記錄

歷屆成績

年份舉辦國冠軍亞軍季軍殿軍
1930年烏拉圭烏拉圭阿根廷美國南斯拉夫
  
1934年義大利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國
  
奧地利
  
1938年法國義大利匈牙利巴西瑞典
1950年巴西烏拉圭巴西瑞典西班牙
1954年瑞士聯邦德國匈牙利奧地利烏拉圭
1958年瑞典巴西瑞典法國聯邦德國
1962年智利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智利南斯拉夫
1966年英格蘭英格蘭聯邦德國葡萄牙蘇聯
1970年墨西哥巴西義大利聯邦德國烏拉圭
1974年聯邦德國聯邦德國荷蘭
  
波蘭巴西
1978年阿根廷阿根廷荷蘭巴西義大利
1982年西班牙義大利聯邦德國波蘭法國
1986年墨西哥阿根廷聯邦德國法國比利時
1990年義大利聯邦德國阿根廷義大利英格蘭
1994年美國巴西義大利瑞典
  
保加利亞
1998年法國法國巴西克羅地亞
  
荷蘭
2002年日本、韓國巴西德國土耳其韓國
2006年德國
  
義大利法國德國葡萄牙
2010年南非西班牙荷蘭德國烏拉圭
2014年2018年巴西俄羅斯德國
  
阿根廷
  
荷蘭巴西
冠軍記錄
排名國家奪冠次數
1巴西5
2德國4
2義大利4
4阿根廷2
4烏拉圭2
6英格蘭1
6法國1
6西班牙1
進球記錄世界盃傳奇射手—方丹世界盃歷史總射手榜英雄座次排名16球:克洛澤(德國)總射手王15球:羅納爾多(巴西)14球:蓋德·穆勒(德國);13球:方丹(法國);12球:貝利(巴西);11球:柯奇士(匈牙利)、克林斯曼(德國);10球:拉托(波蘭)、拉恩(德國)、萊因克爾(英格蘭)、庫比拉斯(秘魯)、巴蒂斯圖塔(阿根廷)、托馬斯·穆勒(德國)決賽進球最多克洛澤和羅納爾多兩大巨星閃耀世界盃球王貝利3球(1958年2球、1970年1球);瓦瓦3球(1958年2球、1962年1球)赫斯特3球(1966年3球);齊達內3球(1998年2球、2006年1球)單屆世界盃進球最多:法國的方丹在1958年世界盃6場比賽攻入13球兩屆世界盃至少攻入5球以上:克洛澤(德國)2002年、2006年;庫比拉斯(秘魯)1970年、1978年;托馬斯·穆勒(德國) 2010年、2014年三屆世界盃至少攻入4球以上:德國的克洛澤在2002、2006、2010連續3屆世界盃每屆至少攻入4球以上世界盃進球持續性最好:德國的克洛澤共參加四屆平均每屆攻入4球,年齡跨度從23歲至36歲從不間斷世界盃頭球進球最多:克洛澤(德國)7球,2002年、2006年、2010年世界盃技術最全面的射手:克洛澤(德國),16個進球分別用7個頭球9個腳下攻入其中右腳6球左腳3球第一個帽子戲法:斯塔比萊(阿根廷)1930年,阿根廷 6 - 3 墨西哥世界盃最多帽子戲法:匈牙利的柯奇士2次(1954年對韓國、對西德)、法國的方丹2次(1958年對巴拉圭、對西德)、西德的蓋德·穆勒2次(1970年對保加利亞、對秘魯)、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2次(1994年對希臘,1998年對牙買加)首次在世界盃出場就上演帽子戲法:克洛澤(德國)2002年;巴蒂斯圖塔(阿根廷)1994年;柯奇士(匈牙利)1954年進球屆次最多:球王貝利(巴西)4屆均有進球(1958年6球,1962年1球,1966年1球,1970年4球);烏維·席勒(德國)4屆均有進球(1958年1球,1962年2球,1966年2球,1970年3球);克洛澤(德國)4屆均有進球(2002年5球,2006年5球,2010年4球,2014年2球)世界盃對傳統冠軍級強隊進球最多:克洛澤(德國)5球,2006年對阿根廷1球、2010年對英格蘭1球對阿根廷2球、2014年對巴西1球 ;最快進球:2002年,土耳其前鋒哈坎·蘇克在對韓國比賽中開場僅11秒破門最晚進球:2014年,阿爾及利亞的達博烏在對德國的比賽中在第121分鐘破門最快梅開二度:2014年,德國VS巴西,德國隊的托尼·克羅斯在第23分55秒、25分04秒破門最快帽子戲法:1982年,匈牙利的拉斯羅·基斯在對薩爾瓦多的比賽中,在第70、74和77分鐘破門,他也是世界盃上唯一上演帽子戲法的替補;阿根廷的巴蒂斯圖塔在1998年法國世界盃阿根廷隊與牙買加隊的比賽中,只用了10分鐘,便攻入了3球進球年齡最小:1958年,球王貝利在對威爾斯時破門,年僅17歲零239天進球年齡最大:1994年,喀麥隆的米拉在對俄羅斯時破門,當時他已42歲零39天世界盃包括決賽在內場場破門唯一一人:巴西的雅伊爾津霍(又譯查仙奴),在1970年世界盃6場比賽中都有進球;烏拉圭的吉吉亞在1950年也是場場破門(4場),但當時是循環圈決勝,沒有冠亞軍決賽最快替補進球:1998年,丹麥前鋒桑德在和奈及利亞的比賽中,替補上場僅16秒就破門得分;莫拉雷斯(烏拉圭),2002,烏拉圭-塞內加爾,下半場替補登場,開賽17秒在兩屆世界盃決賽中破門的人:巴西的瓦瓦(1958年和1962年);貝利(1958年和1970年);西德的布萊特納(1974年和1982年);法國的齊達內(1998年和2006年)唯一一個代表兩個國家在世界盃進球的人:普羅辛內斯基,1990年代表南斯拉夫攻破阿聯大門、1998年代表克羅地亞攻破牙買加大門第一個烏龍球:馬努埃爾·羅薩斯(墨西哥)1930,墨西哥-智利(又一說,1938年,瑞士的恩斯特-洛斯切在對德國比賽時自擺烏龍)最快烏龍球:2014年,阿根廷2:1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科拉西納茨,2分鐘零8秒在同一場比賽中既進球又入烏龍的人:1978年,荷蘭的厄爾尼·布蘭特斯在對義大利比賽中完成這一“壯舉”,荷蘭最終2比1獲勝里程碑進球第1球(洛朗、法國、1930年對墨西哥)第500球(博比·科林斯、蘇格蘭、1958年對巴拉圭)第1000球(倫森布林克、荷蘭、1978年對蘇格蘭);第1500球(卡尼吉亞、阿根廷、1994年對奈及利亞)第2000球(奧爾巴克、瑞典、2006年對英格蘭)世界盃進球最多的球隊:德國隊224球出場記錄兩個偉大的老馬世界盃出場次數最多的人:馬特烏斯(德國)、5屆25場,共2048分鐘;第二為德國的克洛澤(24場)出場時間最長球員:馬爾蒂尼(義大利),4屆23場,共2217分鐘參加屆次最多的人:馬特烏斯(德國)共5屆(1982至1998)、卡巴亞爾(墨西哥)共5屆(1950至1966)連續出場決賽場次最多球員:卡福(巴西),1994年、1998年、2002年連續三屆決賽出場最年長出場球員:蒙特拉貢,哥倫比亞,2014年6月25日對日本,當時他43歲零3天最年輕出場球員:諾曼·懷特塞德,北愛爾蘭,1982年對南斯拉夫出場時年僅17歲零41天代表兩個及以上國家出戰世界盃的人蒙蒂(阿根廷1930、義大利1934)普斯卡什(匈牙利1954、西班牙1962)桑塔瑪利亞(烏拉圭1954、西班牙1962)馬佐拉(巴西1958、義大利1962改名為阿爾塔菲尼)普羅辛內斯基(南斯拉夫1990、克羅地亞1998、2002)賈爾尼(南斯拉夫1990、克羅地亞1998、2002)博羅久克(蘇聯1990、俄羅斯1994)斯坦科維奇(南斯拉夫 1998 塞蒙 2006 塞爾維亞 2010)世界盃出場時間最短的人:1978年突尼西亞的拉比迪在和墨西哥比賽時出場2分鐘;1986年阿根廷的特洛比亞尼在和西德的決賽中替補踢了最後2分鐘最快被換下的人:1998年在和奧地利比賽中,義大利的內斯塔開場4分鐘就因傷被貝爾戈米換下;2006年在對瑞典時,英格蘭的歐文也是開場4分鐘就因傷被克勞奇換下最年輕的教練:1930年阿根廷首戰對法國,當時他們的教練胡安-何塞-特拉穆托拉年僅27歲零267天最年長的教練:1954年法國和墨西哥交鋒時,法國的教練加斯頓-巴雷烏已經70歲零194天最年輕的首發:1930年南斯拉夫對陣巴西,南斯拉夫首發的平均年齡是21歲零258天最年長的首發:1998年德國對伊朗,德國首發的平均年齡是31歲零345天比分記錄10:1 匈牙利-薩爾瓦多懸殊比分:10-1 匈牙利-薩爾瓦多 19829-0 匈牙利-韓國 19549-0 南斯拉夫-薩伊 19748-0 瑞典-古巴 19388-0 烏拉圭-玻利維亞 19508-0 德國-沙烏地阿拉伯 20029:0 南斯拉夫-薩伊7-0 葡萄牙-朝鮮 20107-0 波蘭-海地 19747-0 烏拉圭-蘇格蘭 19547-0 土耳其-韓國 19547-1 巴西-瑞典 19507-1 德國-巴西 20147-1 義大利-美國 19346-0 阿根廷-塞蒙 20066-0 蘇聯-匈牙利 19867:0 葡萄牙-朝鮮6-0 阿根廷-秘魯 19786-0 西德-墨西哥 19786-0 烏拉圭-以色列 19706-0 匈牙利-印度 1938註:單場淨勝6球以上起算發牌記錄得紅牌最多的球隊:巴西世界盃紅牌總數(截至2010):176張得紅牌最多的球隊:巴西、11張單場比賽紅黃牌最多:2002年,德國VS喀麥隆(4黃變2紅);2006年,葡萄牙VS荷蘭(8黃變4紅),均為16黃決賽紅黃牌最多:2010年西班牙對荷蘭(13黃1紅)最多紅牌場次:2006年葡萄牙對荷蘭,4張紅牌(科斯蒂尼亞、德科、范布隆克霍斯特、博拉魯茲)最快紅牌:1986年,烏拉圭的博西奧在對蘇格蘭開場僅56秒就被罰下最快黃牌:1994年,俄羅斯的古爾盧科維奇在對瑞典第1分鐘時就吃到黃牌第一個被罰下的球員:1930年秘魯的馬里奧·德·拉斯·卡薩斯在對羅馬尼亞時被罰下第一個被罰下的守門員:1994年義大利的帕柳卡在對挪威的比賽時被罰下世界盃決賽第一個吃紅牌的人:1990年阿根廷對西德,阿根廷的蒙松。其後不久,蒙松的隊友德索蒂也吃到了紅牌;另三個決賽吃紅牌的是1998年法國的德塞利;2006年法國的齊達內;2010年荷蘭的海廷加不止一次被罰下的人:喀麥隆的里格貝特·宋(1994對巴西、1998對智利);法國的齊達內(1998對沙特、2006對義大利)首次使用紅黃牌的世界盃:1970年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盃,紅黃牌發明者為英國裁判阿斯頓第一張黃牌:洛普切夫(蘇聯),1970,蘇聯-墨西哥第一張紅牌:卡士澤(智利),1974,智利-西德第一位主哨世界盃決賽的裁判:比利時的約翰·朗格魯斯其他記錄球王與球皇獲得世界盃冠軍最多的人:球王貝利,3次(1958、1962、1970)獲得世界盃獎牌最多的人:克洛澤,4次(2002、2006、2010、2014)贏得世界盃最年輕球員:球王貝利,1958年他年僅17歲贏得世界盃最年長球員:義大利的佐夫,1982年他作為隊長奪冠時已40歲高齡第一個作為球員和教練都奪冠的人:巴西的扎加洛,1958年和1962年作為球員、1970年作為教練唯一作為隊長和主教練都奪冠的人:德國的“足球皇帝”貝肯鮑爾,1974年作為球員兼隊長、1990年作為主教練兼領隊唯一兩次贏得世界盃的教練:義大利的波佐、1934年和1938年第一個包攬世界盃金靴獎和銀靴獎的球員:德國的克洛澤,2002銀靴獎、2006金靴獎第一個罰入點球的球員:1930年墨西哥的曼努爾·羅薩斯,對阿根廷第一個罰丟點球的球員:1934年巴西的巴爾德馬爾·德·布里托,被義大利的薩莫拉撲出最長不失球紀錄:義大利的守門員曾加,1990年曾5場比賽共518分鐘不失球馬拉卡納球場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球場:馬拉卡納球場觀眾最多的一場比賽:1950年世界盃循環圈最後一戰,巴西對烏拉圭,巴西馬拉卡納球場,官方記載觀眾人數為199854人觀眾最少的一場比賽:1930年烏拉圭世界盃第一輪,羅馬尼亞對秘魯,300人單屆被犯規最多球員:阿根廷的馬拉多納,1990年,共遭對手53次犯規第一支世界冠軍隊隊長:烏拉圭的何塞·納薩茲。第一個世界冠軍隊主教練:烏拉圭隊的阿爾韋托·蘇皮塞年齡最大的世界盃金球獎獲得者:2006年,齊達內,34歲年齡最小的世界盃金球獎獲得者:1998年,羅納爾多,22歲第一位獲得世界盃金球獎的守門員:2002年,卡恩世界盃射手王-克洛澤第一位連續四次參賽全部打入世界盃四強的球員:2002-2014年,克洛澤最年輕的金靴獎得主 德國的托馬斯·穆勒,2010年南非世界盃他年僅21歲第一屆衛冕冠軍無直接參賽權的世界盃:2006年德國世界盃淘汰賽階段使用過加時賽“金球制”的世界盃:1998年法國世界盃,2002年韓日世界盃第一粒加時賽“金球”:1998年法國世界盃,1/8決賽,布蘭克(法國)第一位在單場決賽中打進3球的球員: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格奧費·赫斯特(英格蘭)第一場以互射點球分出勝負的決賽:1994年美國世界盃決賽,巴西3-2義大利第一個完成世界盃百場比賽的球隊:德國,2014年德國VS葡萄牙世界盃參賽場次最多:德國,100場世界盃最長連敗記錄- 墨西哥,9場射手榜
排名進球總數點球數球員國家屆次
116 米洛斯拉夫·克洛澤德國2002,2006,2010,2014
2151羅納爾多巴西1994 1998 2002 2006
2141蓋德·穆勒德國1970 1974
313 朱斯特·方丹法國1958
412 貝利巴西1958 1962 1966 1970
511 桑多爾·柯奇士匈牙利1954
511 尤爾根·克林斯曼德國1990 1994 1998
6101托馬斯·穆勒德國2010 2014
610 赫爾姆特·拉恩德國1954 1958
610 格里高利·拉托波蘭1974 1978 1982
6102加里·萊因克爾英格蘭1986 1990
6102特奧菲略·庫比拉斯秘魯1970 1978
6104加布里埃爾·巴蒂斯圖塔阿根廷1994 1998 2002
79 卡爾·海因茨·魯梅尼格德國1978 1982 1986
79 烏韋·席勒德國1958 1962 1966 1970
79 瓦瓦巴西1958 1962
79 雅伊爾津霍·文圖拉巴西1970 1974
79 阿德米爾·梅內澤斯巴西1950
79 保羅·羅西義大利1978 1982
79 克里斯蒂安·維耶里義大利1998 2002
792羅伯特·巴喬義大利1990 1994 1998
794尤西比奧葡萄牙1966
88 迭戈·馬拉多納阿根廷1982 1986 1990 1994
88 魯迪·沃勒爾德國1986 1990 1994
88 奧斯卡·米格斯烏拉圭1950 1954
88 吉列爾莫·斯塔比萊阿根廷1930
88 萊昂尼達斯·達席爾瓦巴西1934 1938
881里瓦爾多巴西1998 2002
882大衛·比利亞西班牙2006 2010 2014
97 漢斯·沙費爾德國1954 1958
97 安傑伊·薩馬奇波蘭1974 1978 1982
97 拉約斯·蒂奇匈牙利1958 1962
97 約翰尼·雷普荷蘭1974 1978
971安東尼奧·卡雷卡巴西1986 1990
971奧爾德日赫·內耶德利捷克1934 1938
106 阿爾揚·羅本荷蘭2006 2010 2014
106 埃里希·普羅貝斯特奧地利1954
106 貝貝托巴西1994 1998
106 丹尼斯·博格坎普荷蘭1994 1998
106 羅伯托·里維利諾巴西1970 1974
106 馬克斯·莫洛克德國1954
106 馬里奧·肯佩斯阿根廷1978
106 約瑟夫·許吉瑞士1954
106 蒂埃里·亨利法國1998,2002,2006,2010
106 朱拉·岑格勒匈牙利1938
106 茲比格涅夫·博涅克波蘭1978 1982
1061迭戈·弗蘭烏拉圭2002 2010
1061哈梅斯·羅德里格斯哥倫比亞2014
1061達沃·蘇克克羅地亞1998 2002
1061赫爾姆特·哈勒德國1966
1061吉奧爾吉·薩羅希匈牙利1934 1938
1061薩爾瓦托雷·斯基拉奇義大利1990
1062洛塔爾·馬特烏斯德國82 86 90 94 98
1062奧列格·薩連科俄羅斯1994
1063赫里斯托·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亞1994
1064羅伯特·倫森布林克荷蘭1974 1978
106 韋斯利·斯內德荷蘭2006 2010 2014
115 弗朗茨·貝肯鮑爾德國1966 1970 1974
115 加林查巴西1962 1966
115 羅馬里奧巴西1990 1994
115 西爾維奧·皮奧拉義大利1938
115 阿爾貝托·斯基亞菲諾烏拉圭1950 1954
115 埃斯坦尼斯勞·巴索拉西班牙1950
115 彼得·麥克帕蘭北愛爾蘭1958
115 費爾南多·莫倫特斯西班牙1998 2002
115 傑弗里·赫斯英格蘭1966 1970
115 羅傑·米拉喀麥隆1990 1994
115 肯內特·安德松瑞典1994
115 佩德羅·塞亞烏拉圭1930
115 托馬斯·斯庫赫拉維捷克1990
115 瓦倫汀·伊萬諾夫俄羅斯1958 1962
115 馬科·威爾莫茨比利時1958 1962
115 里奧·梅西阿根廷2006 2010 2014
115 盧卡斯·波多爾斯基德國2006 2010
1151濟科巴西1978 1982 1986
1151米歇爾·普拉蒂尼法國1978 1982 1986
1151亞歷山德羅·阿爾托貝利義大利1982 1986
1151埃米利奧·布特拉格諾西班牙1986
1151亨里克·拉爾森瑞典1994 2002 2006
1151約翰·克蘭克爾奧地利1978 1982
1152齊內丁·齊達內法國1998 2002 2006
1153費爾南多·希耶羅西班牙1994 1998 2002
1153約翰·內斯肯斯荷蘭1974 1978
助攻榜
排名助攻總數球員國籍屆次
18迭戈·馬拉多納阿根廷1982 1986 1990 1994
27皮埃爾·利特巴爾斯基德國1982 1986 1990
27托馬斯·哈斯勒德國1990 1994 1998
27格里高利·拉托波蘭1974 1978 1982
36托馬斯·穆勒德國2010 2014
36格奧爾基·哈吉羅馬尼亞1990 1994 1998
36大衛·貝克漢姆英格蘭1998 2002 2006
45濟科巴西1978 1982 1986
45里瓦爾多巴西1998 2002
45米夏埃爾·巴拉克德國2002 2006
45弗朗西斯科·托蒂義大利2002 2006
45巴斯蒂安·施魏因施泰格德國2006 2010 2014
最佳陣容1930年世界盃冠軍——烏拉圭1930年世界盃最佳球員:斯塔比萊(阿根廷)最佳射手:斯塔比萊(阿根廷) 8球最佳陣容:(235)守門員:雅沃維奇(南斯拉夫)後衛:伊夫科維奇(南斯拉夫),納薩西(烏拉圭)中場:安德拉德(烏拉圭),蒙蒂(阿根廷),赫斯蒂多(烏拉圭)前鋒:斯卡羅內(烏拉圭),卡斯楚(烏拉圭),斯塔維萊(阿根廷),費雷拉(阿根廷),塞亞(烏拉圭)1934年世界盃1934年世界盃冠軍——義大利最佳球員:斯基亞菲奧(義大利)最佳射手:斯基亞菲奧(義大利) ,內耶德利(捷克斯洛伐克),科南(德國)4球最佳陣容:(235)守門員:薩莫拉(西班牙)後衛:蒙澤利奧(義大利),金科塞斯(西班牙)中場:華格納(奧地利),蒙蒂(義大利),西勞倫(西班牙)前鋒:奧爾希(義大利),內耶德利(捷克斯洛伐克),斯基亞菲奧(義大利),梅阿查(義大利),瓜伊塔(義大利)1938年世界盃冠軍——義大利1938年世界盃最佳球員:萊昂尼達斯(巴西)最佳射手:萊昂尼達斯(巴西) 8球最佳陣容:(235)守門員:普拉尼茨卡(捷克斯洛伐克)後衛:多明戈斯(巴西)拉瓦(義大利)中場:塞朗托尼(義大利),安德雷奧洛(義大利),洛卡特利(義大利)前鋒:皮奧拉(義大利),梅阿查(義大利),萊昂尼達斯(巴西),薩羅希(匈牙利),蒂科(匈牙利)1950年世界盃冠軍——烏拉圭1950年世界盃最佳球員:斯基亞菲諾(烏拉圭)最佳射手:阿德米爾(巴西)8球最佳陣容:(325)守門員:拉馬列茨(蘇聯)後衛:特拉赫(烏拉圭),鮑爾(巴西),岡薩雷斯(烏拉圭)中場:巴雷拉(烏拉圭),普恰德斯(西班牙)前鋒:吉希亞(烏拉圭),濟濟尼奧(巴西),阿德米爾(巴西),斯基亞菲諾(烏拉圭),蓋恩(西班牙)1954年世界盃1954年世界盃冠軍——聯邦德國最佳球員:普斯卡什(匈牙利)最佳射手:柯奇士(匈牙利)11球最佳陣容:(325)守門員:格羅希奇(匈牙利)後衛:拉布里希(德國),巴雷拉(烏拉圭),聖瑪麗亞(烏拉圭)中場:瓦爾特(德國),安德拉德(烏拉圭)前鋒:拉恩(德國),柯奇士(匈牙利),希代古提(匈牙利),普斯卡什(匈牙利),齊博爾(匈牙利)1958年世界盃1958年世界盃冠軍——巴西最佳球員:貝利(巴西)最佳射手:方丹(法國)13球最佳陣容:(334)守門員:雅辛(蘇聯)後衛:賈桑托斯(巴西),貝利尼(巴西),尼桑托斯(巴西)中場:奧蘭多(巴西),迪迪(巴西)科帕(法國)前鋒:加林查(巴西),方丹(法國),貝利(巴西),哈姆林(瑞典)1962年世界盃1962年世界盃冠軍——巴西最佳球員:加林查(巴西)最佳射手:加林查,瓦瓦,萊桑切斯(巴西),阿爾貝特(匈牙利),伊萬諾夫(蘇聯),耶科維奇(南斯拉夫)4球最佳陣容:(424)守門員:吉爾瑪(巴西)後衛:賈桑托斯(巴西),毛羅(巴西),沃羅寧(蘇聯),施內林格(德國)中場:馬索普斯特(捷克斯洛伐克),洛托(巴西)前鋒:加林查(巴西),瓦瓦(巴西),阿馬里爾(巴西),亨托(西班牙)1966年世界盃1966年世界盃冠軍——英格蘭最佳球員:貝肯鮑爾(德國)最佳射手:尤西比奧(葡萄牙)9球最佳陣容:(424)守門員:班克斯(英格蘭)後衛:科恩(德國),摩爾(英格蘭),沃羅寧(蘇聯),施內林格(德國)中場:貝肯鮑爾(德國),博比查爾頓(英格蘭)前鋒:哈勒(德國),尤西比奧(葡萄牙),席勒(德國),科魯納(葡萄牙)1970年世界盃1970年世界盃冠軍——巴西最佳球員:貝利(巴西)最佳射手:蓋德·穆勒(德國)10球最佳陣容:(433)守門員:馬蘇基耶維茨(烏拉圭)後衛:卡洛斯阿爾貝托(巴西),布爾尼奇(義大利),法切蒂(義大利),皮亞扎(巴西)中場:貝肯鮑爾(德國),熱爾松(巴西),貝利(巴西)前鋒:雅伊爾津霍(巴西),蓋德·穆勒(德國),里維利諾(巴西)1974年世界盃1974年世界盃冠軍——聯邦德國最佳球員:克魯伊夫(荷蘭)最佳射手:拉托(波蘭)7球最佳陣容:(433)守門員:托馬舍夫斯基(波蘭)後衛:蘇爾比爾(荷蘭),貝肯鮑爾(德國),佩雷拉(巴西),布賴特納(德國)中場:內斯肯斯(荷蘭),德伊納(波蘭),加多恰(波蘭)前鋒:拉托(波蘭),蓋德·穆勒(德國),克魯伊夫(荷蘭)1978年世界盃1978年世界盃冠軍——阿根廷最佳球員:肯佩斯(阿根廷)最佳射手:肯佩斯(阿根廷)6球最佳陣容:(433)守門員:菲格爾(阿根廷)後衛:福格茨(德國),阿馬拉多(巴西),克洛爾(荷蘭),塔朗蒂尼(阿根廷)中場:卡西奧(義大利),迪爾塞烏(巴西),倫森布林克(荷蘭)前鋒:羅西(義大利),肯佩斯(阿根廷),貝托尼(阿根廷)1982年世界盃1982年世界盃冠軍——義大利最佳球員:羅西(義大利)最佳射手:羅西(義大利)6球最佳陣容:(442)守門員:佐夫(義大利)後衛:詹蒂萊(義大利),路易濟尼奧(巴西),科洛瓦蒂(義大利),儒尼奧爾(巴西)中場:博涅克(波蘭),普拉蒂尼(法國),蒂加納(法國),濟科(巴西)前鋒:羅西(義大利),魯梅尼格(德國)1986年世界盃1986年世界盃冠軍——阿根廷最佳球員:馬拉多納(阿根廷)最佳射手:萊因克爾(英格蘭)6球最佳陣容:(433)守門員:普法夫(比利時)後衛:霍西馬爾(巴西),塞薩爾(巴西),布羅文(阿根廷),阿莫羅斯(法國)中場:費爾南德斯(法國),布魯查加(阿根廷),馬拉多納(阿根廷)前鋒:萊因克爾(英格蘭),布特拉格諾(西班牙),巴爾達諾(阿根廷)1990年世界盃1990年世界盃冠軍——聯邦德國最佳球員:斯基拉奇(義大利)最佳射手:斯基拉奇(義大利)6球最佳陣容:(442)守門員:蘇比薩雷塔(西班牙)後衛:貝爾戈米(義大利),布赫瓦爾德(德國),巴雷西(義大利),布雷默(德國)中場:斯托伊科維奇(南斯拉夫),馬特烏斯(德國),加斯科因(英格蘭),巴斯科斯(西班牙)前鋒:斯基拉奇(義大利),克林斯曼(德國)1994年世界盃1994年世界盃冠軍——巴西最佳球員:羅馬里奧(巴西)最佳射手: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亞),薩連科(俄羅斯)6球最佳陣容:(433)守門員:普雷德霍姆(比利時)後衛:尤爾金霍(巴西),巴雷西(義大利),桑托斯(巴西),馬爾迪尼(義大利)中場:布羅林(瑞典),鄧加(巴西),巴拉科夫(保加利亞)前鋒:巴喬(義大利),羅馬里奧(巴西),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亞)1998年世界盃冠軍——法國1998年世界盃最佳球員:羅納爾多(巴西)最佳射手:達沃蘇克(克羅地亞)6球最佳陣容:(343)守門員:巴特斯(法國)後衛:圖拉姆(法國),德塞利(法國),羅伯特卡洛斯(巴西)中場:戴維斯(荷蘭),鄧加(巴西),齊達內(法國),里瓦爾多(巴西)前鋒:羅納爾多(巴西),博格坎普(荷蘭),達沃蘇克(克羅地亞)2002年世界盃2002年世界盃冠軍——巴西最佳球員:卡恩(德國)最佳射手:羅納爾多(巴西)8球最佳新人:克洛澤(德國)最佳陣容:(442)守門員:卡恩 (德國)後衛:卡福(巴西),坎貝爾(英格蘭),洪明浦(韓國),卡洛斯(巴西)中場:貝克漢姆(英格蘭),巴拉克(德國),里瓦爾多(巴西),羅納爾迪尼奧(巴西)前鋒:羅納爾多(巴西),克洛澤(德國)2006年世界盃冠軍——義大利2006年世界盃最佳射手(金靴獎):克洛澤(德國)5球最佳球員(金球獎):齊達內(法國)最佳新人:波多爾斯基(德國)最佳陣容:守門員:布馮(義大利),萊曼(德國),里卡多(葡萄牙)後衛:阿亞拉(阿根廷),特里(英格蘭),圖拉姆(法國),拉姆(德國),卡納瓦羅(義大利),格羅索(義大利),卡瓦略(葡萄牙)前衛:澤羅伯托(巴西),維埃拉(法國),齊達內(法國),巴拉克(德國),皮爾洛(義大利),加圖索(義大利),費戈(葡萄牙),馬尼切(葡萄牙)前鋒:克洛澤(德國),亨利(法國),克雷斯波(阿根廷),托蒂(義大利),托尼(義大利)2010年世界盃2010年世界盃冠軍——西班牙最佳射手(金靴獎):托馬斯·穆勒(德國)5球最佳球員(金球獎):弗蘭(烏拉圭)最佳新人:托馬斯·穆勒(德國)最佳陣容:門將:卡西利亞斯(西班牙)後衛:范布隆克霍斯特(荷蘭),拉莫斯(西班牙),普約爾(西班牙),拉姆(德國)中場:斯內德(荷蘭),哈維(西班牙),伊涅斯塔(西班牙),施魏因斯泰格(德國)前鋒:弗蘭(烏拉圭),比利亞(西班牙)最佳數據陣容:守門員:諾伊爾(德國)後衛:拉姆(德國),拉莫斯(西班牙),普約爾(西班牙),卡普德維拉(西班牙)前衛:托馬斯·穆勒(德國),范博梅爾(荷蘭),斯內德(荷蘭)前鋒:弗蘭(烏拉圭),克洛澤(德國),比利亞(西班牙)2014年世界盃冠軍——德國2014年世界盃最佳射手(金靴獎):哈梅斯·羅德里格斯(哥倫比亞)6球最佳球員(金球獎):里奧內爾·安德雷斯·梅西(阿根廷)最佳門將(金手套獎):曼努埃爾·諾伊爾(德國)最佳新人:博格巴(法國)最佳陣容:門將:諾伊爾(德國)後衛:大衛-路易斯(巴西)、蒂亞戈-席爾瓦(巴西)、胡梅爾斯(德國)、德弗里(荷蘭)中場:斯內德(荷蘭)、J-羅德里格斯(哥倫比亞)、克羅斯(德國)、奧斯卡(巴西)前鋒:羅本(荷蘭)、本澤馬(法國)


歷屆回顧

第1屆本屆杯賽沒有預選賽,只有13支國家隊報名參賽,兩個南美國家烏拉圭和阿根廷攜手進入決賽。烏拉圭國家足球隊成為第一個世界盃冠軍。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為世界足球運動開創了一個新紀元。第2屆本屆杯賽第一次進行了電台的實況轉播。義大利與捷克斯洛伐克爭奪冠軍,義大利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第3屆這屆杯賽上,上屆冠軍和東道主球隊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上屆冠軍在世界盃直接進入決賽階段比賽的規定直到2002年韓日世界盃後才被取消。在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上,上屆冠軍巴西也參加了南美區預選賽。最終決賽在義大利和匈牙利之間進行,義大利隊以4比2的比分蟬聯冠軍。義大利隊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蟬聯冠軍的球隊。第4屆經過第一輪小組循環賽,巴西、烏拉圭、西班牙和瑞典進入四強,他們需要再次以循環賽的形式決出冠軍。巴西隊與烏拉圭隊的比賽就是事實上的最後決戰,這場比賽在馬拉卡納球場上演,老道的烏拉圭隊頂住了場上和場外的壓力,第二次獲得世界盃冠軍榮譽。本屆杯賽的觀眾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並創造了平均每場6萬名觀眾的世界盃記錄。巴西球員阿德米爾榮獲最佳射手獎,在比賽中,他共攻入7球。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杯賽過程,沒有一名隊員被罰出場,大概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人們更加珍視和睦友善了。第5屆本屆杯賽在瑞士的五個城市進行, 26場比賽總共打進140個進球,令球迷大飽眼福。平均每場進5.38球的記錄也是歷屆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最高的。本屆杯賽,球員們首次穿上了印有號碼的球衣。另外,電視首次運用於世界盃賽的轉播。德國隊戰後首次參加世界盃就在決賽3比2逆轉戰勝了被譽為“無冕之王”的匈牙利隊獲得冠軍,開始了這支“王者之師”在世界盃賽上的輝煌歷程。第6屆這屆比賽的大明星是巴西隊年僅17歲的天才球員貝利,他司職左邊鋒,與加林查、扎加洛、瓦瓦組成世界上最鋒利的前鋒線。另一位明星是法國隊的方丹,他是第一位在世界盃決賽階段每場比賽都有進球的球星,創造了至今無人打破的一屆世界盃進13球的最高記錄。東道主瑞典隊發揮出眾,進入冠軍決賽,與巴西隊爭奪冠軍。但巴西藝術足球很快向世人證明了它的威力,巴西隊第一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中國隊首次參加了世界盃預選賽,但未能獲得出線權。第7屆這屆杯賽被稱為歷史上最粗野的一次世界盃賽,幾乎每場比賽都有球員被罰出場外。開賽三天,竟然有34名球員是被抬下場的。巴西隊戰勝捷克斯洛伐克隊成為第三個兩次蟬聯世界盃冠軍的隊伍,在世界掀起了猛烈的“黃色風浪”。第8屆本屆杯賽上的最大黑馬屬於朝鮮隊,他是世界盃賽上首次進入複賽的亞洲球隊。兩支當時歐洲最強的球隊打入決賽,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軍爭奪戰中,英格蘭隊的赫斯特成為了東道主的英雄,他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決賽中上演“ 帽子戲法”的球員,現代足球隊發源國第一次登上了冠軍獎台。英國人在本屆比賽中創新使用了“442”陣型,這個經典的陣型仍然被很多球隊所採用。英格蘭與聯邦德國的冠亞軍決賽中裁判偏向主隊爭議的判罰和壓在門線上的“溫布利進球“也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的懸案和經典。第9屆隨著各大洲足球運動的發展,國際足球聯合會首次決定在歐洲和南美洲之外的地區舉辦世界盃賽,最後選中墨西哥。半決賽義大利和德國踢了一場世界盃歷史最為激烈的鏖戰史稱”最長一日“,德國隊核心球員貝肯鮑爾打著綁帶拖著脫臼的肩膀浴血奮戰負傷不下火線的場面震撼了整個世界,成為了世界盃歷史最為經典的鏡頭之一,在加時賽雙方瘋狂進球最後義大利4比3險勝但也耗盡了體力。最后冠軍爭奪戰中巴西隊輕鬆的以4比1大比分戰勝義大利隊,取得劃時代的勝利成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支三次奪冠的隊伍,貝利封王成為了世界盃歷史上第一位三次奪冠的球員,巴西永久占有了“雷米特杯”。第10屆最強對決這屆杯賽正值世界足球技術革新的熱潮,以二戰後首次晉級世界盃正賽的“黑馬”荷蘭隊創造的“全攻全守”為代表,為足球帶來了新的活力。連續三屆世界盃都打入四強的“豪門”聯邦德國隊也進行了技戰術上的創新“自由人”戰術對後世影響深遠。最後兩隊踢了一場永垂史冊的決賽,在全場觀眾的歡呼聲中,德國隊憑藉強大的實力和底蘊在開場就意外先失1球的不利局面下不到半場就完成反超,2比1盪氣迴腸的逆轉獲勝!“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宣布加冕,德國第二次登上了冠軍領獎台。這屆世界盃也被公認為真正的現代足球開端,開啟了“大力神杯”時代。第11屆本屆世界盃賽實現了一個歷史性的突破,預選賽的參賽隊伍第一次超過了100支。阿根廷隊與上屆亞軍荷蘭隊爭奪桂冠。最後,阿根廷隊以3比1的比分使荷蘭隊再次屈居“老二”。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五次由東道主奪魁。第12屆本屆杯賽擴軍至24支球隊,比賽精彩紛呈。最後義大利與西德進行冠軍爭霸戰。義大利成為繼巴西後,第二個獲得三次世界盃冠軍頭銜的國家。義大利隊前鋒羅西以及後防球員的出色發揮起到關鍵的作用。第13屆這屆世界盃的主辦國哥倫比亞因財政困難宣布放棄。墨西哥代替哥倫比亞承辦世界盃比賽,並成為了第一個舉辦過兩屆世界盃賽的國家。在此世界盃舉辦前,曾經歷過巨大的地震。馬拉多納展現出他作為本屆杯賽最佳球員的風采,在與英格蘭的比賽中上演著名的“上帝之手”,本屆杯賽成了他個人表演的舞台。決賽他與一生對手馬特烏斯的第一次宿命對決以勝利告終,阿根廷3比2險勝德國奪得冠軍。第14屆本屆杯賽整體水平極高,英雄人物當屬“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和他率領的德國“三駕馬車”,賽前就被譽為奪冠大熱門的德國隊一路接連戰勝南斯拉夫、荷蘭、英格蘭、阿根廷四支強隊的表現堪稱經典。決賽馬特烏斯成功復仇馬拉多納扳回一城取得勝利,冠軍最後眾望所歸的屬於聯邦德國隊。聯邦德國與義大利、巴西一樣,成為三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國家。本屆杯賽吸引了近267億次電視觀眾,門票收入達1.4億美元。第15屆本屆世界盃決賽圈比賽充滿了精彩刺激的場面和令人叫絕的進球。沙烏地阿拉伯隊闖入了16強,為亞洲足球贏得了榮譽。本屆杯賽上最大的悲劇是哥倫比亞球員埃斯科巴因將球打入自家球門,回國後慘遭殺害。阿根廷隊的馬拉多納被查出服用興奮劑永久告別世界盃。最後的決賽的雙方是巴西隊和義大利隊,兩隊都分別獲得過三屆世界盃冠軍。比賽在120分鐘內沒有分出高低,點球決戰,巴喬最後射失點球,巴西人再次捧杯,成為世界上第一支獲得四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第16屆本屆杯賽擴軍到32支球隊,最大的“黑馬”是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克羅地亞隊,前南解體後首次參賽的他們最終獲得季軍,隊中球星蘇克成為本屆世界盃最佳射手。7月12日成為了法國人的節日,在決賽中,中場大將齊達內在上半場兩次頭球破門,為法國隊奪冠早早奠定了勝局。最終,法國隊以3比0擊敗巴西奪魁。人們不解羅納爾多在決賽中失常的低迷表現。第17屆世界盃歷史上首次由兩國合辦。本屆杯賽極富戲劇性以弱勝強的冷門頻出,數個奪標熱門隊伍止步於小組賽。德國隊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憑藉超新星克洛澤的橫空出世以及卡恩和巴拉克出色發揮一路披荊斬棘殺進決賽,最後殘陣倒在由3R領銜眾星輔助陣容鼎盛到“如日中天”的巴西隊腳下,巴西隊第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東道國韓國隊多次依靠裁判爭議的判罰闖關獲得第4名,創造了亞洲球隊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新紀錄。中國隊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但小組賽三場0進球,以失9球、積0分的成績無功而返。第18屆這屆杯賽非常重視防守整體技戰術含量很高,四強全為歐洲球隊。東道主德國隊憑藉前鋒克洛澤的神勇發揮殺入四強,譜寫了一個夏天的童話。遺憾的是在半決賽加時賽的最後時刻惜敗義大利,但所展示出的攻勢足球征服了全世界無數球迷。最終決賽義大利依靠堅強的防守和強大的凝聚力在點球大戰戰勝法國,獲得冠軍。齊達內在加時賽用頭撞擊義大利隊後衛馬特拉齊,被紅牌罰下,震驚了世界。第19屆這是非洲國家第一次舉辦世界盃賽,預示著非洲足球事業逐步踏入顛峰。本屆世界盃冷門頻發,上屆世界盃的冠軍和亞軍都未小組出線便雙雙打道回府。南非也成為第一個在世界盃小組沒有出線的東道主國家。非洲本土的加納隊意外進入8強,成為唯一一個進入16強的非洲國家。亞洲的日本和韓國進入16強。德國隊在該屆杯賽掀起了一股青春風暴,先後以4比1、4比0創紀錄的懸殊大比分屠殺英格蘭和阿根廷隊!優雅快速的攻勢足球帶給球迷們賞心悅目的享受。德國傳奇前鋒克洛澤在這兩場淘汰賽大發神威並創造了神話般的連續參加三屆世界盃每屆至少攻入4球的偉大記錄。西班牙成為第一支在首輪輸球卻最終奪冠的球隊,其中前鋒比利亞在出色發揮幫助西班牙成功闖入四強,半決賽面對此前具有奪冠呼聲最高的德國隊在控制住場面的情況下最終憑藉普約爾的頭球1:0力克德國闖入決賽,這是西班牙歷史上第一次闖入世界盃決賽。決賽中面對荷蘭隊常規時間兩隊戰成0:0,就在比賽即將進入點球大戰之時伊涅斯塔在第116分鐘上演絕殺使得荷蘭隊第3次獲得世界盃亞軍,西班牙成為新科世界冠軍。西班牙7場比賽僅進8球也是世界盃歷史進球最少的冠軍球隊。第20屆本屆世界盃精彩紛呈爆出兩大驚天冷門:一是西班牙成為世界盃歷史上首支兩輪小組賽後即告出局的衛冕冠軍,並在首輪就被上屆亞軍荷蘭5比1血洗;二是足球王國東道主巴西隊在半決賽中不可思議的被德國隊7比1狂屠羞辱創造世界盃有史以來半決賽第一大慘案!最後一路勢如破竹分別以小組賽4:0葡萄牙、淘汰賽1:0法國、半決賽7:1巴西連續第四次殺進四強的最大奪冠熱門德國隊沒有再讓冠軍旁落,憑藉加時賽113分鐘格策的絕殺,1比0連續三屆世界盃擊敗阿根廷隊,以連勝四支強隊的驕人戰績實至名歸的成為歷史上第一支在美洲大陸奪得世界盃冠軍的歐洲球隊。而德國隊四朝元老傳奇前鋒克洛澤依舊寶刀不老也憑藉這屆世界盃的兩粒關鍵進球,以16球超越羅納爾多的15球,加冕世界盃歷史總射手王!德國隊本次打破世界盃所有歷史魔咒以7場比賽進18球僅丟4球淨勝14球的巨大優勢奪冠的神奇表現受到業內空前的高度評價。


吉祥物

歷屆世界盃吉祥物1966年英國世界盃首次出現了世界盃的官方吉祥物,一隻會踢球的獅子——威利。這一以卡通形象作為宣傳方式的新舉措,成為日後世界盃吉祥物設計的一個里程碑。1970年第九屆世界盃在墨西哥舉行,推出了名為“朱厄尼托”的吉祥物。1974年世界盃賽由前西德主辦。主辦國設計了一對一高一瘦、一矮一胖的德國小朋友“提普”和“泰普”。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以一位正在踢球的高原小男孩作為造型,小男孩穿著阿根廷隊隊服,右手拿馬鞭,頭戴傳統的阿根廷高原民族禮帽。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盃,一反歷屆世界盃以動物或人物造型作為吉祥物的慣例,改用了一隻肥碩無比的橘子“納蘭吉托”(Naranjito)作為主角。1986年第十三屆世界盃在墨西哥舉行,推出的吉祥物是一個名為“皮克”、頭戴尖頂草帽的擬人化辣椒。1990年義大利之夏,設計師一反傳統,用足球和積木拼成一個人形(中文名“查奧”),它以足球為頭顱,以90塊由綠、白、紅三色積木組成的身軀和四肢,十分動感而又富有創意。1994年缺乏足球細胞的美國人發揮了自己對卡通畫的特長,他們設計了一隻卡通狗作為該屆世界盃吉祥物。這隻棕色小狗名叫“射手”,身穿代表美國國旗顏色的紅白球衣、藍球褲和南非世界盃吉祥物扎庫米紅白間條球襪,懷抱一個足球。1998年,一隻名叫福蒂克斯Footix的人狀歡呼跳躍的小公雞,成為了法國世界盃的吉祥物。法國歷史上是高盧人的棲息地,從上古以來法國人對於雄雞的崇拜就相當聞名,98年世界盃吉祥物就帶有明顯的法國文化圖騰,這隻公雞線條簡單流暢,而且流暢的顛球動作成為這隻公雞露面的招牌動作。2002年世界盃的吉祥物有三隻太空精靈,其中一隻年長高個子的領袖渾身金色,手舉一隻足球,另兩隻小些的一個是藍色,另一個是紫色。黃色的精靈叫Ato、藍色的精靈叫Nik、紫色的精靈叫Kaz。帶有鮮明的東方色彩。據組委會介紹,這些外太空的精靈們生活在大氣層,踢著太空版本的足球,象徵著“融洽,團結和合作。”
  2006年德國世界盃的吉祥物名叫“高里奧六世(Goleo VI)”。他是一隻可愛2014世界盃吉祥物犰狳的獅子。“高里奧六世”身高2米,也是自1974年世界盃以來,世界盃第一次擁有的一個“活生生”的吉祥物。陪伴在高里奧六世身邊的是一隻名叫“菲利”會說話的足球。2010年世界盃吉祥物豹子“扎庫米”名字中頭兩個字母“ZA”是南非語中“南非”的縮寫,後面的字母“KUMI”在許多非洲語言中的意思都是“10”,意味著南非世界盃舉辦的年份——同時,這也是大部分頂尖足球運動員身披的球衣號碼。這隻小豹子被設定為1994年出生,象徵著新南非共和國的成立。2014巴西世界盃的吉祥物——一隻犰狳。前世界足球先生、現任世界盃組委會董事會成員的“外星人”羅納爾多在節目中向觀眾介紹了將成為巴西世界盃象徵的犰狳。


主題曲

2014年世界盃《全世界/Todo Mundo》演唱者:Gaby Amarantos2014年的首支官方主題曲發布!巴西MTV年度最佳藝人Gaby Amarantos聯手桑巴樂團Monobloco,歡快呈現《全世界/Todo Mundo》。足球和桑巴,都是巴西的象徵。2010世界盃Waka Waka(This time for Africa)(官方主題曲)演唱者:夏奇拉(Shakira)拉丁天后夏奇拉表示:“世界盃是一項世界同歡的賽事,它將不同國家,種族,以及不同地域的人們緊緊聯繫到一起,而這也正是我的歌曲所想要表達的意義。”2006世界盃《難以抗拒》(Hips Don’t Lie-Bamboo)演唱者:夏奇拉(Shakira)這首歌曲激情四射節奏感強烈,是2006年FIFA世界盃的主題曲幾乎是為東道主量身打造。最佳射手克洛澤在賽場的英姿配合這首歌曲在電視裡反覆播放成為當時的熱點。2002世界盃1:《足球聖歌》(Anthem)演唱者:范吉利斯(Vangelis)這首主題曲中有兩個版本,一首電子樂版本的作品是由芬蘭音樂家JS16混音完成,兼具東方色彩和電子樂風情。另一首交響樂版傳統、大氣,作為專輯的結尾恰倒好處。2:《風暴》(Boom)演唱者:阿納斯塔西婭(Anastacia)“風暴”曲調簡潔、節奏強勁,流行的曲風給人異域感覺,和“生命之杯” 相比它少了些火般熱情,多了份緊迫感強勁的衝擊。1998世界盃從1998年起,世界盃賽的主題曲不再僅限於一首,而且開始灌錄世界盃官方專輯唱片。1998年的《Allez! Ola! Ole! 》中就收錄了15首代表參賽各國的足球歌曲。官方主題歌為“我踢球你介意嗎”和“生命之杯”。1:《我踢球你介意嗎》(法語:La Cour des Grands,英語:Do you mind if I play)演唱者:尤索·恩多(Youssou NDour ) 阿克塞拉·瑞德(Axelle Red)“我踢球你介意嗎”是首輕快的歌曲,帶著濃烈的熱帶情調和歡快的吟唱風格。2:《生命之杯》(La Copa De La Vida)(西班牙語)演唱者:瑞奇·馬汀(Ricky Martin)“生命之杯” 在世界盃之後也傳播甚廣,成為很多足球節目用來烘托氣氛的第一選用曲目。歌曲中的鼓樂節奏和號角奏鳴都頗為煽情。1994世界盃《榮耀之地》(Gloryland)(1994年美國世界盃主題曲)演唱者:達利爾·豪(Daryl Hall)


經典用球

舉辦年份用球介紹用球圖片
1930莫德洛 T(Modelo T)第一屆世界盃決賽在東道主烏拉圭隊與阿根廷隊之間進行,為了消除爭議,決賽時上下半場分別採用阿根廷隊和烏拉圭隊提供的足球進行比賽。
1934費德雷勒 102(Federale 102)
1938艾倫(Allen)
1950超級阿倫得寶 T(Allen Super Duplo T)
1954瑞士世界冠軍(Swiss World Champion)
1958巨星(Top Star)
1962克萊克(Crack)
1966史萊辛格挑戰(Slazenger Challenge)
1970電視之星(Telstar)“Telstar”來源於兩個單詞:“Television”(電視)和“Star”(星星)。由於該屆世界盃是首次通過衛星向全世界進行電視直播,為了讓黑白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夠清晰地看清楚足球,設計者特別在原本白色的足球上鑲嵌了黑色的五角形,這一革命性的設計也書寫了足球史上新的一頁。
1974智利(Chile)在這屆世界盃上先後使用過兩個官方用球,其中一款與上屆世界盃的“Telstar”十分類似。另一款“Chile”則恢復成全白色足球,因為該設計與1962年智利世界盃時曾使用過的一款全白色足球酷似,所以得名於此。
1978探戈(Tango)探戈是主辦國阿根廷的傳統舞蹈,由探戈而得名的足球在設計上提高了球對各種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而且以舞蹈為靈感,設計師將20個“三角愛迪達”形的嵌面相互連線形成了12個大小相等的圓形。
1982西班牙探戈(Tango Espana)“Tango Espana”相較上屆世界盃用球雖然仍然是皮製的,設計方面改進也不大,但它革命性的防水密封接縫技術大大減少了球的水分吸收,也因此減輕了球的重量。
1986阿茲特克(Azteca)以主辦國墨西哥阿茲特克土著居民建築風格和壁畫為形狀裝飾的“Azteca”優美而精巧,它是第一粒由合成皮製造的世界盃比賽用球。而合成材料的使用增加了球的耐久性,同時進一步減少了球對水分的吸收。
1990伊特魯里亞(Etrusco Unico)“Etrusco Unico”在義大利語中的意思是“唯一的伊特魯里亞人”,為了體現主辦國義大利的文化,球的設計中融入了伊特魯里亞獅頭的形象。在技術方面,該球完全採用合成材料,並首次在球體內加人黑色聚氨酯泡沫內層,使球具有完全的防水性能,運行速度也得到了提高。
1994奎斯特拉(Questra)“Questra”從對宇宙和太空探索中得到靈感,是第一顆以高科技和超高能量反彈白泡棉層為特色的正式比賽用球。這種PE層使球摸起來更柔軟也更好操控,並使球速更快。
1998三色球(Tricolors)“Tricolors”以法國國旗色彩為靈感來源,球面上還有象徵法蘭西民族的傳統“雄雞”標誌。作為世界盃歷史上第一顆彩色的正式比賽用球,“Tricolors”採用了新型複合泡沫材料,這種材料進一步改善了足球的耐久性和能量反彈,並更具敏銳度。同時該球還首次運用透明印刷技術,圖案更鮮艷,而且不易磨損。
2002飛火流星(Fevernova)“Fevernova”的外觀是受到了韓日兩國哲學思想的啟發,而設計上白色為底,4個鑲嵌著金色和紅色的飛鏢形狀圖案環繞在足球表面,還可以讓球員更好地看清足球的旋轉情況。
2006團隊之星(Teamgeist)“Teamgeist”寓意團隊的力量,由黑、白、金三色組成,黑、白是東道主德國國家足球隊的傳統顏色,而金色則代表著世界盃冠軍獎盃。該球採用了全新的異形拼塊和無縫壓合技術,史無前例地將足球球面拼塊減少到14塊,最大程度地消除了球體表面不規則的凹凸,從而有效提高了足球運行的精準度。
2010普天同慶(Jabulani)“Jabulani”源自班圖語系中的祖魯語,在設計中採用了11種不同的顏色,代表每支球隊由11名球員組成,同時寓意南非擁有11個部落和11種官方語言。該球突破性地僅由8塊表皮組成,每一塊表皮都實現了三維立體結構,以熱粘合技術拼接完成,從而使新球較以往更圓、運行更精準。
2014巴西榮耀(Brazuca)Brazuca的顏色和裝飾設計源自於巴西傳統的許願手環,也反映了這個南美國家足球的靈動和樂趣。這個足球採用了革新的結構設計,採用六塊相同的十字型球面拼塊形成了與以往不同的表面結構,使足球具有獨特的對稱性,為比賽帶來更好的場上控球、觸球、穩定性以及空氣動力學性能。


影響作用

作為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單項體育盛會,世界盃亦開始日趨商業化,高額贊助契約令人咋舌。2010年南非世界盃國際足聯頒出高達4億美元的總獎金給予各個球隊,開創了世界體育史最高獎金紀錄。各個參賽國亦對球員以及球隊開出高額的獎金以刺激成績。經濟:世界盃帶給主辦國的直接經濟效應更是立竿見影,早於1982年,西班牙因為主辦世界盃就獲得高達63億美元的旅遊收入,2006年德國世界盃更是為德國帶來110億美元至12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入。在一些國家,例如中國,雖然國家隊屢次無法進入世界盃,但世界盃仍舊帶來客觀的經濟影響。2010年南非世界盃開始前,如往常一樣,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規定只有中央電視台有獨家的轉播購買權利,有傳媒報導CCTV僅在廣告費方面的收入就超過20億元人民幣可謂賺的盆滿缽滿,而中國的一些啤酒企業,甚至股票市場都會因為世界盃的舉行產生波動。政治:世界盃賽影響力亦體現在多國的政治領域,通常奪冠球隊與表現出色的球員都會被各國視為民族英雄。甚至在德國世界盃,東道主德國隊即使沒能奪取最後的冠軍,但德國總統科勒爾仍舊在總統府接見了季軍球隊。球隊英雄世界盃金靴獎得主克洛澤被總統親自受勛。世界盃的比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法國總統奧朗德,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多名政要以及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等各國皇室成員都會親臨賽場觀看比賽。


世界盃與中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世界盃稱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升到國家高度。他對中國足球有三個願望:“一是中國足球隊進世界盃,二是中國能舉辦世界盃,三是中國有朝一日能獲得世界冠軍。”表明了國家領導人對中國足球事業的高度重視。“足球夢”也是“中國夢”。當我國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時,國人渴望著中國足球能夠“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在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出中國的強盛國力。2015年3月16日國務院頒布: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50條全文)2015年3月26日,法國媒體帶有調侃的大膽預測,2030年的世界盃有中國隊有可能會取得好成績。


世界盃歷年演唱過的歌曲

  • 2013-11-21歌曲:2010年南非世界盃主題曲
  • 2014-04-09歌曲:巴西世界盃主題曲we are one
  • 2014-04-09歌曲:2014年巴西世界盃主題曲
  • 2014-06-12歌曲:2014巴西世界盃中文主題曲
  • 2014-06-12歌曲:世界盃2014主題曲we are one
  • 2014-06-12歌曲:南非世界盃主題曲2010
  • 2014-06-12歌曲:南非世界盃主題曲中文版
  • 2014-06-12歌曲:南非世界盃主題曲
  • 2014-06-12歌曲:2014巴西世界盃主題曲we are one
  • 2014-06-16歌曲:2014nba季後賽主題曲
  • 2014-06-16歌曲:2014足球杯主題曲
  • 2014-06-18歌曲:2014巴西世界盃主題曲
  • 2014-06-24歌曲:2014世界盃助威歌曲
  • 2014-06-25歌曲:球迷之歌
  • 2014-07-15歌曲:世界盃閉幕式歌曲
  • 2014-07-15歌曲:2014世界盃閉幕式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