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義個人資料介紹_個人檔案(生日/星座/歌曲/專輯/MV作品)

劉秉義

劉秉義的個人資料

劉秉義詳細資訊(以下內容包含:劉秉義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人物評價 歌曲列表 MV列表 專輯唱片列表等個人資料介紹)
劉秉義生日:

人物生平

劉秉義,1935年6月出生,男中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政協委員。河北秦皇島人。1951年在中國人民志願軍19兵團文工團工作。1962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文革後期,他以教授演唱為名,與著名作家楊沫之女馬豁然關係曖昧,導致其多次流產。後馬豁然在自己家中被發現遭投毒謀殺,當時懷孕3月。劉做為主要嫌疑人被捕,後被釋放。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文工團、鐵道兵文工團演員, 成名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被親切地譽為“平民歌唱家”。1935年6月出生1951年在中國人民志願軍19兵團文工團工作1962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在中央樂團任獨唱演員。1983年-1996年在中國輕音樂團任藝術指導。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文工團、鐵道兵文工團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員,中央樂團獨唱演員,中國輕音樂團獨唱演員、藝術室主任。1996年任中國歌舞團獨唱演員。首唱的《我為祖國獻石油》、《回延安》、《沁園春.雪》、《我為祖國守大橋》等歌曲家獲文化部觀摩評比演唱一等獎。曾為《牧馬人》、《燃燒的心》等電影、電視劇錄製了主題歌。錄製發行了十餘張個人專輯CD唱片。2004年榮獲由美國世界藝術家協會首次向中國藝術家頒發的“歌唱藝術傑出貢獻獎”。2015年02月17日,參加201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表演開場節目《四世同堂合家歡》。


人物事跡

走出硝煙劉秉義的藝術道路頗有些傳奇色彩,他天性喜歡唱歌,中學時期為了歡慶解放,劉秉義和同學們上街盡情地放聲歌唱,但是他從來也沒有想過要把唱歌當作終身職業。20世紀50年代初期,一大批青年學生回響國家號召投筆從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6歲的劉秉義也毅然穿上了軍裝,他夢想能夠飛上藍天擊落美國王牌飛行員,狠狠打擊空中入侵者。在身體檢查時,由於過不了“眩暈”關,他不得不放棄了“飛翔夢”,繼而走進了軍政學校。當他聽說要被分配到海軍時,又是一陣興奮,從小生活在海邊的他對蔚藍的大海、航行的船隻,特別是威武的戰艦,總是情有獨鍾。殊不知,沒過多久劉秉義的“大海夢”又一次破碎了。一天,正在籃球場上打球的劉秉義,看見球場邊有幾位穿志願軍服裝的人正對著籃球場指指點點,而他命運在這一刻被徹底改變了。第二天,校領導找他談話,告訴他被正式召入了志願軍文工團。劉秉義惱怒了,鐵血男兒應該血戰疆場,怎么能吹拉彈唱?為此他大鬧情緒。但是軍人就是軍人,劉秉義最終選擇了服從命令,成為了一名戰地文藝兵。他隨著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為戰鬥在一線的志願軍官兵們進行表演。劉秉義與趙志奇合影在朝鮮戰場上,親歷了戰火紛飛與戰友的鮮血,劉秉義在硝煙中磨礪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文藝戰士。他不僅為戰士們唱歌,而且還說相聲、唱快板,由於他的努力和勤奮,使得他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他被送到朝鮮國立劇院學習。當時的平壤是一片名副其實的“平壤”,整座城市幾乎都被夷為平地。劉秉義是在一片瓦礫堆下的地下室里完成了最初的專業學習,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學習——第一次知道了歌唱藝術,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男中音。之後,在戰場上,劉秉義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向赴朝慰問團的藝術家們學習。天寒地凍,他站在雪地里練嗓子,眉毛與頭髮都結滿了冰霜。就這樣,劉秉義的歌聲響徹了戰火硝煙。永遠遺憾劉秉義對自己的藝術表演總是帶著遺憾,每一次演出結束後他都要認真總結,找出這一次演唱時的“遺憾”,作為下一次演唱的研究課題,從而使得自己的演唱藝術日臻完美。所以,當一些年輕演員問他是否對演唱厭煩時,劉秉義興致盎然地說:當然不厭煩,每次都有遺憾,都有要改進的地方,都有新的追求,怎么會感覺厭煩呢?說到遺憾,劉秉義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機會在歌劇舞台上盡情地展示中外歌劇藝術。1957年,從朝鮮戰場回國的劉秉義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憑藉著刻苦的精神和不懈的追求,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五年的聲樂訓練。1962年,他成功地在中央歌劇院上演的古典名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中扮演了男主人公奧涅金。留在歌劇院工作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歌劇夢就要實現了。而這時學院領導找到他:音樂學院有豐富的歌劇藝術需要有人去研究、繼承、發展和創新,校方希望他能留校。劉秉義經過認真思考,放棄了夢寐以求的歌劇舞台,選擇了留校邊學習邊任教。然而,世事難料,風雲變幻,在後來的歲月里,劉秉義參與了革命歷史史詩《東方紅》的排練,又經歷了革命歌曲大家唱的崢嶸歲月,但是他卻始終沒有機會再次登上歌劇舞台。更令他遺憾的是,當初為了能夠更多地學習研究的歌劇藝術也在動盪的年代化為烏有。而這也成為劉秉義永遠的遺憾。再次唱響《我為祖國獻石油》是劉秉義每場演出必唱的曲目,甚至有一段時間這首歌好像成為他的唯一曲目,這著實讓劉秉義“鬱悶”了相當一段時間,但是每當聽到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劉秉義又一次一次地感到欣慰。上世紀80年代後期,正值港台歌曲盛行時,在一次為大學生的演唱會上,劉秉義再次唱響了《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他原本以為台下的學子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也根本不熟悉那個時代。但是,完全出乎意料,音樂一響,全場學生情緒激昂,振奮,共鳴,將整個晚會推向了高潮,就連晚會藝術指導也對整個場面感到驚訝不已。劉秉義深刻地感到,一首歌能夠震撼幾代人,甚至是新時代的青年人,說明歌曲本身已經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反映的是一種精神。這首歌雖然唱的是石油工人的壯志情懷,但是同樣也唱出了中華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內涵,所以它能夠打動幾代人的心靈。劉秉義認為:一首歌好,首先應該是詞曲作者的功勞,作為演唱者,只是用自己的聲音把一個好的作品表現出來——沒有好作品,再優秀的演唱者也是無米之炊。說起《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劉秉義有說不完的故事。其實這首歌曾差點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夭折。“文革”時期,《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被視為“只見石油,不見路線”,差點就被“革了命”。當時曲作者秦詠誠與劉秉義商討如何挽救這首歌,於是兩人就對這首歌的歌詞進行了一些“革命化”的修改,才使得這首歌得以倖存,才有了後來不朽的生命。“文革”結束後,劉秉義和秦詠誠來到大慶,再次見到詞作者薛柱國時,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對當年的“篡改”表示歉意。薛柱國卻緊緊握住劉秉義的手說:“是你們救了我,救了這首歌。”成名之路2010年3月27日晚,天津音樂廳。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捧著鮮花回到了化妝間,他的獨唱音樂會剛剛結束。早已唱完了所有的曲目,但他在天津父老要求之下,又三度返場演唱了自己最為膾炙人口的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跳蚤之歌》和《阿拉木》,然而歌迷們還是不肯“放過”他。面對著化妝間裡的穿衣鏡,回想起剛才舞台下熱情的觀眾和經久不息的掌聲,60年的時光仿佛在眼前一一閃回,心潮澎湃的他忍不住老淚縱橫……文藝兵上朝鮮戰場在劉秉義還是個16歲少年的時候,韓戰爆發了。那時的中國空軍剛剛起步,一腔熱血的劉秉義聽說朝鮮戰場的戰況,一心就想開飛機上天和美帝“對著幹”,於是毅然投筆從戎參了軍。等到部隊的培訓結束,被分配到海軍部隊的劉秉義已經滿懷夢想準備前去報到,沒想到意外卻就此發生。一天,正在籃球場上打球的劉秉義看見幾個穿志願軍軍服的人路過,接著領導就找他談話,要他即日奔赴朝鮮戰場。令他意外的是,他去朝鮮不是以戰士的身份,而是以志願軍文工團演員的身份。“領導說,你平常愛唱歌,就挑上你了。我當時一下子就懵了。我一直很喜歡文藝,從小到大都是骨幹分子,但那也只是業餘的,讓我一輩子幹這個我可從來沒想過。”但在領導“開除軍籍、開除團籍”的“威脅”之下,劉秉義還是服從命令去了朝鮮,在他看來:“參軍本來也就是想上戰場,這下也算如願以償了吧。”朝鮮戰場沒有任何學習演唱的條件,“需要你的時候就要衝在前面”,所以劉秉義的演出基本都是在野外,冬天他吃了不少苦頭:“在冰天雪地里樹林裡演出,腳旁邊的雪一會兒就化了,鬍子眉毛上一會兒就會掛上冰凌。”在朝鮮待了3年後,1955年,劉秉義和最後一批志願軍戰士一起返回了祖國。天津是我第二故鄉為了參加此次“鄉情”系列音樂會,劉秉義數次來津為音樂會做宣傳。在首次發布會上,他就向大家講述了自己“是又不是天津人”的緣故。“我確實不是天津人。”劉秉義解釋道,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秦皇島人。“可我也確實是天津人。”原來,劉秉義祖籍河北蘆台,蘆台的行政區劃屬於天津,“我感謝天津父老,海河水培育出不少金嗓子,天津是我的第二故鄉。”1957年,劉秉義考入了當時設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正式學習聲樂。60年舞台生涯就起自天津,這讓劉秉義對天津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看來,天津人性格好,豪爽,天津話也讓他覺得熟悉又舒服。劉秉義沒有正經拜師學過天津話,可他“一到天津說話就帶天津味兒”。“天津觀眾是最熱情的觀眾,講義氣、豪爽、講道理,但也最不好惹。演員在這耍大腕,天津觀眾就絕對不買賬。有人怕來天津演出,我就從來不覺得。一來天津我就特別放心特別踏實。因為只要你真誠,只要你認真準備,天津觀眾就是最熱情最寬容的。”劉秉義至今還記得他學生時代在天津的情景,音樂學院附近一片荒涼,能演出的地方很少,“學生們就愛坐著一分錢一次的擺渡去市中心玩,去大光明看電影,能在音樂廳演出就高興得了不得。”曾是個“說唱歌手”從戰火紛飛的戰場回到了音樂學院,劉秉義的心情卻沒有變得輕鬆下來,因為他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缺乏音樂基礎知識。“那時我剛從戰場上回來,覺得自己完全是一個滿身是土的土包子,連鋼琴都沒見過。我周圍的同學們有的原來就練過聲樂,有的熟悉很多中外作品,基礎都比我強。像我這種總共也沒聽過多少中外作品的人,想要在最後畢業考合格,簡直難於登天。”劉秉義放暑假都不敢回家,坐在琴房練琴,坐得屁股上長了痱子也不敢走。“我的老師曾經說我:你唱中國民歌的說唱作品,能當我老師。可你唱歌的那個基本狀態不叫唱歌,那叫‘說歌’。就是批評我發聲概念和語言結合薄弱。”於是,劉秉義只好在學習中找差距,聽各種唱片開闊視野。功夫不負有心人,5年後,劉秉義以專業課滿分的成績畢業,還被選去出演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主人公奧涅金的A角,和同為女主角A角的郭淑珍一起演完了畢業大戲,也完成了從業餘歌手到專業歌唱家的艱辛蛻變。媒體採訪提到劉秉義,觀眾們最熟悉的應該還是那首唱紅了大江南北的《我為祖國獻石油》,這也是他每次音樂會的必唱曲目。“主要是觀眾對這首歌太熟了,我也唱了太久了。這首歌1964年被寫出來,從那年開始我就唱,到現在已經將近50年了。”劉秉義說,自己獨唱音樂會上有很多時候都不安排這首歌,因為音樂會安排曲目一般都是本著古今中外都包括的概念,但《我為祖國獻石油》是一首民眾歌曲,歸到哪個系列裡都不合適,只能放在最後單獨演唱。但無論走到哪裡,觀眾最後都一定要他唱。從薄膜唱片到黑膠唱片,再到卡帶、CD,不同的載體記錄了那個年代特有的故事。時至今日,劉秉義已記不得自己錄製了多少個版本的《我為祖國獻石油》,不管是手風琴、鋼琴、小樂隊還是大樂隊的伴奏,他的這首歌已經唱了近半個世紀。“這首歌我演唱的時間最長我承認,錄製版本多我也承認,但如果說我是首唱我就不敢妄稱了,其實那時也只是因為喜歡才開始唱。”說起自己的成名之作,劉秉義不忘謙虛地說。雖然劉秉義從大學畢業之後就留校當教師,希望能夠將老教師們滿腹的學問和歌劇知識通通學到手,但演出任務打亂了他的計畫。1963年他赴蘇參加中蘇文化年,回國之後又立刻去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報到,不久就是十年動亂……從學校出來之後,歌劇就成了劉秉義再沒有再碰過的“痛處”。但他堅持自己的演出沒有中斷,對歌劇的喜愛也沒有中斷過。耄耋之年繼續唱一向自認為有運動底子的劉秉義做夢也沒想到,在上世紀90年代,自己一不留神就站到了“糖尿病”的佇列中。採訪最後,劉秉義對記者表示,據他所知,聲帶是人最後衰老的身體器官。雖然已近耄耋之年,但他只要還能唱,就一定會繼續為喜愛他的人們努力唱下去。


主要作品

《回延安》《黃河頌》《延安頌》《牧歌》《草原之夜》《月之故鄉》《鬥牛士之歌》《費加羅詠嘆調》《亞芒詠嘆調》《菩提樹》《游擊隊之歌》《我為祖國獻石油》


劉秉義歷年演唱過的歌曲

  • 2014-01-08歌曲:楊白勞
  • 2014-01-08歌曲:沁園春.雪
  • 2014-01-08歌曲:西江月·井岡山
  • 2014-01-08歌曲:在銀色的月光下
  • 2014-01-08歌曲:最美不過夕陽紅
  • 2014-01-08歌曲:跳蚤之歌
  • 2014-01-08歌曲:祖國
  • 2014-01-08歌曲:月之故鄉
  • 2014-01-08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
  • 2014-01-08歌曲:早秋
  • 2014-01-08歌曲:敕勒歌
  • 2014-01-08歌曲:黃河頌
  • 2014-01-08歌曲:菩薩戀-黃鶴樓
  • 2014-01-08歌曲:沁園春雪
  • 2014-01-08歌曲:回延安
  • 2014-01-08歌曲:我為祖國守大橋
  • 2014-01-08歌曲:費加羅的詠嘆調
  • 2014-01-08歌曲:熱血